close
2TB新硬碟入手


在主機板SATA插槽復活之後, 下一步就是要購入新的大容量硬碟
雖然在這個時候, 3TB硬碟的C/P值是比較高的
但考量到自己用的是多年前的主機板, 而且作業系統又是Windows XP
因此也只能選擇沒有任何相容性問題的2TB硬碟

雖然這幾年硬碟市場上出現了一些變動, 不過基本上還是有著三強鼎立的局面(?)
為了找一顆出包率比較低而且效能又OK的硬碟, 爬文做了幾天功課
最後個人的結論如下:

WD: 當年老字號口碑不復存在(6400AAKS的年代已經遠去....), 現在罵聲遠多過讚賞
綠標性能不好且常聽到災情, 藍標沒有2TB版本, 紅標不符需求, 黑標貴鬆鬆
Seagate: 價格還OK且測試數據優異, 但有可能買到非單碟1TB版本
網路上反映的"雞瘟"令人聞風喪膽(儘管免費兩年保的退換貨非常乾脆)
Toshiba: 接收Hitachi的工廠, 價格比Seagate更便宜些, 也是單碟1TB, 測試數據稍輸, 但較少聽到災情
保固為一年免費保, 第二年要收錢, 退換貨沒有Seagate那麼方便

幾經考慮, 最後在考慮價錢 / 效能 / 災情之後, 選擇了Toshiba
不過在這個硬碟災情滿天飛的年代, 哪一牌都有機會中招
所以還是....賭人品吧 囧rz

硬碟買回來後, 要重灌嗎? 當然不可能有這米國時間可以給我浪費
當年是靠Ghost直接把舊硬碟的分割區複製到新硬碟, 現在也可以如法泡製, 而且選擇更多
這次我用的是EaseUS Todo Backup 4.0
本來的做法是做一片開機光碟, 然後先進行C:的分割區複製
想不到連續試了兩次, 新硬碟竟然都是boot failure!!
最後乾脆直接選擇整顆硬碟clone的功能, 把新硬碟該分割的大小配置一下, 然後丟著讓它跑

睡個覺起來, 一切都搞定了
雖然還有個小插曲 - 選擇clone功能的時候, 新硬碟各分割區的大小只能用"拖曳"的, 不能用鍵入的方式決定
結果一時不察, 就出現了兩個各1.33GB的未配置空間
幸好我還有EaseUS Partition Master Home Edition, 可以輕鬆調整分割區

手上的HDTune還是五年前的老舊版本, 不過還是可以跑一下測試
結果嘛....看來是不如網路上的數據
DT01ACA200跑HDTune

對照五年前WD 6400AAKS的測試結果, 只能說新硬碟還是明顯的比較強
WD6400AAKS跑HDTUNE

用新硬碟開機, 進Windows的速度是真的有快一些(雖然就只差個不到五秒)
剩下來的, 就是希望人品夠好, 硬碟可以長命百歲....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uting 的頭像
    Houting

    Remember, the Force will be with you, always.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