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買了550D以來, 我一直都抱持著"專門場合換專門鏡頭"的想法
一方面EF-S鏡頭便宜輕便可以多帶, 一方面這樣的畫質會最好
所以即便是出去玩, 我都會帶著兩三顆鏡頭出門
然而久了之後, 漸漸有一種我是為了"拍照"而不是"出去玩"的感覺
雖然說這還不至於讓我覺得本末倒置(因為我本來就希望能把照片拍好)
只是把多顆鏡頭攜帶在身上, 還要視主題不停地更換
這無疑對出去玩有著負面的影響 - 尤其在出國旅遊更是格外明顯
因此就越來越認真思考, 是否要入手可以"一鏡到底"的旅遊鏡
看了幾年的旅遊鏡資訊, 個人做出以下的小整理:
首先是Canon原廠EF-S鏡, 基本上就兩款旅遊鏡規格(15-85mm算嗎? 這邊不列在內)
18-200mm有高變焦倍率, 不過價位和重量一樣也很高
18-135mm則是Canon主打的旅遊鏡, 多次改版, 價格和畫質較佳, 但望遠端不夠遠
至於副廠鏡的方面, 就是Tamron和Sigma的天下
他們和Canon原廠最大的差別, 在於為了輕巧, 望遠端的最大光圈只有f/6.3而非f/5.6
話說最一開始引起我注意的, 就是Tamron B008
有著18-270mm的超高變焦率和僅僅450g的重量, 當時讓我很掙扎了一番 XD
不過對手Sigma也不是省油的燈, 推出的18-250mm也相當有吸引力
一般在網路上看到的評比, Tamron強在防手震是以及變焦倍率, 而Sigma則強在畫質比較利些
之後兩家在望遠端的規格繼續往上拉, 一舉來到了300mm
最後Tamron推出了16-300mm的B016, 而Sigma則是18-300mm
雖然說畫質是越利越好, 但一般如果是出去玩的話, 多半還是以廣角端的使用為多
在只攜帶一顆鏡頭的前提下, 廣角端焦距差異的重要性是要高過望遠端畫質的差異
因此Tamron的鏡頭比較獲得我的青睞
P.S. 其實今年Tamron還推出了規格更嚇人的B028, 高達18-400mm
不過一來價格高出一截, 二來重量非常重且廣角端才18mm, 所以B016還是比較符合需求
話說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促使我下定決心買鏡頭, 大概要算是這次的日本旅遊了
儘管一個人的行程, 通常是很有餘裕可以隨時更換鏡頭
但三顆鏡頭一直在那邊換來換去, 一來會覺得煩, 二來就是會有很湊巧的時候錯過畫面
因此這次回來之後, 就趁著網購有優惠的時候狠心的刷下去....XD
前面寫這麼多廢話, 終於有圖了
不過網路上有無數篇專業的開箱文, 這裡就隨意吧
鏡頭有景深尺, 果然不是便宜貨 XD
而且內附有"溝"的遮光罩, Canon學著點好嗎~?
這顆鏡頭比較特殊的地方, 在於變焦環在前面, 對焦環在後面
然後變焦的轉動方向和Canon原廠鏡頭是相反的, 一開始不太適應
常常轉下去才發現和我要的方向不同 XD
為了保護這顆貴鬆鬆的鏡頭, 買個保護鏡是必要的
這次買的是Kenko新出的Real Pro Protector, 還順便多買了幾個
把其它鏡頭的也一併換掉
買了這顆鏡頭的同時, 也創了我許多"第一"的記錄:
1.第一顆價格超過一萬元的鏡頭(之前最貴的是EF-S 10-18mm, 九千多元)
2.買過重量第一的鏡頭(540g, 雖說之前借用的EF-S 17-55mm更重)
3.變焦倍率第一, 望遠焦距第一(這是廢話)
4.第一顆副廠鏡頭(還是廢話)
廢話又太多了, 不要紙上談兵, 實際外出拍一拍就知道這顆鏡頭的能耐了
首先來到第二果菜市場....沒錯, 因為望遠端有300mm, 我一開始想到的就是拍飛機
只是今天老天爺很不賞臉就是了, 雨幾乎是沒有停過
300mm遠眺圓山大飯店, 從這張就可以看出B016和EF-S 55-250mm在望遠端的差距
有興趣可以去找當初EF-S 55-250mm的文章, 兩者畫質顯然不是同一個等級的
只不過這一天的天候實在欠佳, 是否也因此產生影響就不知道了, 還有待日後再多多驗證
即便如此, 這顆鏡頭要拿來拍飛機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也不一定都拉到300mm端)
只是個人有些小小的心得:
1.追焦的成功率似乎不如EF-S 55-250mm, 這不知道是和鏡頭有關還是本人的問題
2.因為變焦方向和Canon原廠鏡頭相反, 關鍵時刻可能會搞錯
3.仔細看會有明顯的紫邊綠邊問題, 不過反正網路上都是放縮圖, 應該不容易察覺....XD
4.望遠端的對焦較慢, 有時會令我想到光碟機focus on失敗時找個老半天的狀況
接下來轉戰新生公園, 拍一些旅遊鏡該拍的東西(?)
鏡頭名稱有個"MACRO", 訴說著300mm端的放大倍率
不過用300mm端近拍小花時, 卻發生一個現象:
相機設定高速快門(1/400秒或1/500秒)搭配ISO3200
當下我還再三確認我是使用光圈先決模式, 而非快門先決
不知這是否為鏡頭的特性? 至少以前我用EF-S 55-250mm從來沒遇過這種現象
最後是乾脆用M模式, 手動壓低快門來避免高ISO....XD
16mm端, 個人覺得畫質就蠻ok
而且16mm和一般的18mm相較之下就是有差別
在新生公園對面, 是很有名的林安泰古厝
雖然我經過這裡無數次, 卻從來沒有進去過, 那就趁今天好好的參觀一番
其實腳受傷是不應該到處亂走的, 尤其這邊有很多造景, 路面是不規則的
走起來必須格外小心, 不然一個不小心就真的要仆街了
覺得之前拍圓山大飯店的300mm很鬆散不實用嗎?
站在上面那張同樣的位置, 拉到300mm端拍人, 這就展現出300mm真正的價值了
尤其一般拍人不太會要求"細節", 何況鏡頭還幫你先抹了一些....(誤)
這邊有一團外國遊客, 導遊講著我完全不曾聽過的語言, 不知是哪一國?
(啊, 抱歉, 我好像也沒聽過多少外國語言)
這裡要驗證一下Tamron防手震是如何的強大
在幾乎沒有光線的房間內, 16mm端用1/6秒的快門搭配ISO3200硬上, 結果好像還不差
這張好一點, 比較有光線, 1/10秒的快門
引起日本遊客驚呼的白鷺鷥, 可惜光線不足, ISO飆高, 沒機會驗證畫質是否能"數毛"
最後來長曝拍夜景
先到民權大橋上試試, 可以和前幾年用EF-S 18-55mm拍的對照
不過畢竟民權大橋還是太震, 大車開過去後實在晃太大, 乾脆轉戰河濱公園
星芒的樣子看起來還蠻ok的
挑戰300mm端長曝, 還好沒什麼風
基本上旅遊鏡就是為了便利性而生, 對畫質(望遠端)的妥協是必然
擁有畫質不錯的16mm廣角端, 額外還送你堪用的300mm望遠端
我想這就是旅遊鏡的價值所在了
回到最一開始講的"專門場合換專門鏡頭", 我想這個觀念依舊沒變
因為"旅遊場合換旅遊鏡"應該也是正解~
一方面EF-S鏡頭便宜輕便可以多帶, 一方面這樣的畫質會最好
所以即便是出去玩, 我都會帶著兩三顆鏡頭出門
然而久了之後, 漸漸有一種我是為了"拍照"而不是"出去玩"的感覺
雖然說這還不至於讓我覺得本末倒置(因為我本來就希望能把照片拍好)
只是把多顆鏡頭攜帶在身上, 還要視主題不停地更換
這無疑對出去玩有著負面的影響 - 尤其在出國旅遊更是格外明顯
因此就越來越認真思考, 是否要入手可以"一鏡到底"的旅遊鏡
看了幾年的旅遊鏡資訊, 個人做出以下的小整理:
首先是Canon原廠EF-S鏡, 基本上就兩款旅遊鏡規格(15-85mm算嗎? 這邊不列在內)
18-200mm有高變焦倍率, 不過價位和重量一樣也很高
18-135mm則是Canon主打的旅遊鏡, 多次改版, 價格和畫質較佳, 但望遠端不夠遠
至於副廠鏡的方面, 就是Tamron和Sigma的天下
他們和Canon原廠最大的差別, 在於為了輕巧, 望遠端的最大光圈只有f/6.3而非f/5.6
話說最一開始引起我注意的, 就是Tamron B008
有著18-270mm的超高變焦率和僅僅450g的重量, 當時讓我很掙扎了一番 XD
不過對手Sigma也不是省油的燈, 推出的18-250mm也相當有吸引力
一般在網路上看到的評比, Tamron強在防手震是以及變焦倍率, 而Sigma則強在畫質比較利些
之後兩家在望遠端的規格繼續往上拉, 一舉來到了300mm
最後Tamron推出了16-300mm的B016, 而Sigma則是18-300mm
雖然說畫質是越利越好, 但一般如果是出去玩的話, 多半還是以廣角端的使用為多
在只攜帶一顆鏡頭的前提下, 廣角端焦距差異的重要性是要高過望遠端畫質的差異
因此Tamron的鏡頭比較獲得我的青睞
P.S. 其實今年Tamron還推出了規格更嚇人的B028, 高達18-400mm
不過一來價格高出一截, 二來重量非常重且廣角端才18mm, 所以B016還是比較符合需求
話說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促使我下定決心買鏡頭, 大概要算是這次的日本旅遊了
儘管一個人的行程, 通常是很有餘裕可以隨時更換鏡頭
但三顆鏡頭一直在那邊換來換去, 一來會覺得煩, 二來就是會有很湊巧的時候錯過畫面
因此這次回來之後, 就趁著網購有優惠的時候狠心的刷下去....XD
前面寫這麼多廢話, 終於有圖了
不過網路上有無數篇專業的開箱文, 這裡就隨意吧
鏡頭有景深尺, 果然不是便宜貨 XD
而且內附有"溝"的遮光罩, Canon學著點好嗎~?
這顆鏡頭比較特殊的地方, 在於變焦環在前面, 對焦環在後面
然後變焦的轉動方向和Canon原廠鏡頭是相反的, 一開始不太適應
常常轉下去才發現和我要的方向不同 XD
為了保護這顆貴鬆鬆的鏡頭, 買個保護鏡是必要的
這次買的是Kenko新出的Real Pro Protector, 還順便多買了幾個
把其它鏡頭的也一併換掉
買了這顆鏡頭的同時, 也創了我許多"第一"的記錄:
1.第一顆價格超過一萬元的鏡頭(之前最貴的是EF-S 10-18mm, 九千多元)
2.買過重量第一的鏡頭(540g, 雖說之前借用的EF-S 17-55mm更重)
3.變焦倍率第一, 望遠焦距第一(這是廢話)
4.第一顆副廠鏡頭(還是廢話)
廢話又太多了, 不要紙上談兵, 實際外出拍一拍就知道這顆鏡頭的能耐了
首先來到第二果菜市場....沒錯, 因為望遠端有300mm, 我一開始想到的就是拍飛機
只是今天老天爺很不賞臉就是了, 雨幾乎是沒有停過
300mm遠眺圓山大飯店, 從這張就可以看出B016和EF-S 55-250mm在望遠端的差距
有興趣可以去找當初EF-S 55-250mm的文章, 兩者畫質顯然不是同一個等級的
只不過這一天的天候實在欠佳, 是否也因此產生影響就不知道了, 還有待日後再多多驗證
即便如此, 這顆鏡頭要拿來拍飛機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也不一定都拉到300mm端)
只是個人有些小小的心得:
1.追焦的成功率似乎不如EF-S 55-250mm, 這不知道是和鏡頭有關還是本人的問題
2.因為變焦方向和Canon原廠鏡頭相反, 關鍵時刻可能會搞錯
3.仔細看會有明顯的紫邊綠邊問題, 不過反正網路上都是放縮圖, 應該不容易察覺....XD
4.望遠端的對焦較慢, 有時會令我想到光碟機focus on失敗時找個老半天的狀況
接下來轉戰新生公園, 拍一些旅遊鏡該拍的東西(?)
鏡頭名稱有個"MACRO", 訴說著300mm端的放大倍率
不過用300mm端近拍小花時, 卻發生一個現象:
相機設定高速快門(1/400秒或1/500秒)搭配ISO3200
當下我還再三確認我是使用光圈先決模式, 而非快門先決
不知這是否為鏡頭的特性? 至少以前我用EF-S 55-250mm從來沒遇過這種現象
最後是乾脆用M模式, 手動壓低快門來避免高ISO....XD
16mm端, 個人覺得畫質就蠻ok
而且16mm和一般的18mm相較之下就是有差別
在新生公園對面, 是很有名的林安泰古厝
雖然我經過這裡無數次, 卻從來沒有進去過, 那就趁今天好好的參觀一番
其實腳受傷是不應該到處亂走的, 尤其這邊有很多造景, 路面是不規則的
走起來必須格外小心, 不然一個不小心就真的要仆街了
覺得之前拍圓山大飯店的300mm很鬆散不實用嗎?
站在上面那張同樣的位置, 拉到300mm端拍人, 這就展現出300mm真正的價值了
尤其一般拍人不太會要求"細節", 何況鏡頭還幫你先抹了一些....(誤)
這邊有一團外國遊客, 導遊講著我完全不曾聽過的語言, 不知是哪一國?
(啊, 抱歉, 我好像也沒聽過多少外國語言)
這裡要驗證一下Tamron防手震是如何的強大
在幾乎沒有光線的房間內, 16mm端用1/6秒的快門搭配ISO3200硬上, 結果好像還不差
這張好一點, 比較有光線, 1/10秒的快門
引起日本遊客驚呼的白鷺鷥, 可惜光線不足, ISO飆高, 沒機會驗證畫質是否能"數毛"
最後來長曝拍夜景
先到民權大橋上試試, 可以和前幾年用EF-S 18-55mm拍的對照
不過畢竟民權大橋還是太震, 大車開過去後實在晃太大, 乾脆轉戰河濱公園
星芒的樣子看起來還蠻ok的
挑戰300mm端長曝, 還好沒什麼風
基本上旅遊鏡就是為了便利性而生, 對畫質(望遠端)的妥協是必然
擁有畫質不錯的16mm廣角端, 額外還送你堪用的300mm望遠端
我想這就是旅遊鏡的價值所在了
回到最一開始講的"專門場合換專門鏡頭", 我想這個觀念依舊沒變
因為"旅遊場合換旅遊鏡"應該也是正解~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