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igabyte G27F
自從之前某一天GL2450HM發生了嚴重的異常之後
就開始提心吊膽並且準備物色下一台接棒的螢幕
雖然後來在當天晚上狀況就不知為何莫名其妙被排除了
但為了避免某日又突然異常造成日常生活癱瘓(?), 以及治療被誘發的換換病
最後還是決定刷了一台新螢幕, 藥到病除(???)

既然要換螢幕, 首先當然尺寸上要有升級感, 就像當年從19吋5:4換成24吋16:9那樣
不過老實說原本的24吋已經算蠻大的, 差不多就是我電腦桌的螢幕平台最適合的上限
因此最後是決定往上升一級到27吋 - 儘管這樣已經超出平台的寬度

確定尺寸之後, 接下來就是其它對新螢幕的需求:

(1)IPS面板
當年因為考量到需要玩遊戲以及價位問題, 因此選擇了反應速度快的TN面板
不過隨著科技進步(?) 色彩表現較好的IPS面板現在也能夠達到夠快的反應速度
然後...不需要曲面螢幕

(2)電競螢幕
至少要有144Hz以上更新率, 支援AMD FreeSync / nVidia G-SYNC
解決玩遊戲時不時會冒出來的撕裂感問題

(3)FHD解析度
因為目前的顯示卡是1660 Super, 未來也不會升級什麼頂級顯卡
玩遊戲的要求是只要能在FHD下畫質開好開滿能順暢就好, 不考慮2K甚至4K
而且即便螢幕來到27吋, FHD在肉眼上也不會有什麼破綻(?), 因此FHD足矣

(4)基座佔用空間不要超出電腦桌的螢幕平台

四個需求之中, 首先用前三個去篩, 其實一開始乍看之下選擇還蠻多的
但要注意的是, 因為我是用nVidia的顯示卡
而要能開啟nVidia G-SYNC的必要條件是螢幕要接在DisplayPort上面
因此許多只提供HDMI的螢幕就得先剔除掉了
不過最困難的還是(4)的部分, 主要是因為現在很多螢幕都採用三隻腳的基座設計
尤其隨著螢幕尺寸的上升, 那三隻腳的長度也越來越長
而這種設計只適合直接放在電腦桌上, 不適合放在獨立的小小螢幕平台
在稍微看了一下市面上螢幕的規格, 結果是24吋的還勉強可以, 27吋完全不可能
想要升級螢幕, 勢必得找接近以前傳統基座的設計, 而排除三隻長腳的了

刪來刪去, 在剩下不多的產品之中, 考量了價位, 最後是選擇了技嘉的G27F
雖然這已經是兩年前推出的產品, 但至少更新率有符合144Hz的需求
(很多新一代的入門級電競螢幕都標榜可以達到165Hz甚至170Hz)
不過這仍然是目前找到在能最貼近上述所有需求之中, C/P最高的產品(而且還是使用友達面板)

螢幕是在momo上訂購的, 價位不到$6000
因為看庫存也少少的, 為了避免睡不著覺(?) 因此在深夜睡前決定刷下去
本來以為預計配送日是隔週工作日, 但想不到最後在週末就送達


外箱上的安裝圖解, 說明螢幕要平放在地面上來安裝基座
安裝圖解

內容物分兩層保麗龍
第一層有線組, 變壓器, 以及螢幕的基座
內容物第一層

第二層是螢幕本體, 並且和支架是做在一起的
值得一提的是, 這個支架可以無段調整螢幕高低, 總行程有13cm
這兩個加起來還蠻重的(超過6kg), 也難怪要平放在地面上來安裝基座
內容物第二層

螢幕本身給蠻多插槽的
一個耳機孔(螢幕有內建喇叭), 一個DP, 以及兩個HDMI
(DVI和D-SUB已經要消失在歷史中了...)
一堆插槽

除了上述插槽之外, 也提供USB連接電腦的功能
一旦接上之後, 除了可以當成Hub來用, 還能使用OSD Sidekick這個軟體來調整螢幕
還有USB Hub的功能

有別於以前的螢幕會在側邊設置一堆按鈕, 現在的螢幕只會在後方設置一個搖桿
唯一按鈕

外置的變壓器讓螢幕本身可以變比較輕薄
外置的變壓器

本來想說入門的電競螢幕會不會線材也很"入門", 需要自己另外買些什麼
結果多慮了, 線材一應俱全, 包括DP, HDMI, 以及USB的線全部都給好給滿
而且長度也相當足夠, 即便螢幕放在架高的平台上, 距離地面上的主機有段距離也沒問題
線材完整附上

比較一下24吋和27吋放在平台上的差異, 因為窄邊框的設計, 實際上G27F整體寬度還好
不過可以注意到即便G27F的基座已經比那些三隻腳的設計要收斂多了, 但依然吃不少空間
(以往都利用螢幕下方的空間塞一些皮包鑰匙之類的東西, 現在空間縮水了 Q_Q)
而且因為基座和螢幕的相對位置, 實際上螢幕和我之間的距離又更縮短了幾公分, 我得坐更後面
另外由於G27F還蠻重的, 其實放在上面有點擔心平台的受力問題
(螢幕本體只有4kg多, 和GL2450HM接近, 但那根可調整高低的支架很重, 加起來就超過6kg)
即將退役的Benq GL2450HM
螢幕就定位

螢幕開機顯示的畫面, 特別提到AMD FreeSync Premium
不過當然也是相容於nVidia G-SYNC - 前提是螢幕要接在DP上
螢幕開機畫面

感謝服役整整超過十年的GL2450HM, 就先退役休息吧
(其實到現在手上也有幾顆24吋螢幕了, 也許哪天有機會來弄個什麼...?)
正式退役的Benq GL2450HM

最後, 從螢幕入手到現在也有三週了, 來簡單講一下使用心得:

(1)IPS的威力
IPS的色彩果然和TN是不同等級的, 以前看慣了TN的清粥小菜(?), 現在一整個驚艷到
不過在可視角度上並沒有感受到非常大的差距就是了

(2)亮度超高
螢幕蠻亮的, 不過預設75的亮度也真的很刺眼, 我要降低到45才會覺得能接受
此外使用"預設模式"的設定還是覺得有點刺眼(習慣清淡而害怕重鹹?)
所以平常都是選擇"閱讀模式"的設定(低藍光預設調整為6)
蠻特別的是, 這種低藍光的選項雖然會讓色彩變得稍微不一樣
但和以往靠著軟體(f.lux)去改色溫, 把色彩變成黃黃暗暗的那種感受完全不同
或許等到某天完全適應後就會關掉f.lux了

(3)相容G-SYNC
玩遊戲確實有感, 以往不管把垂直同步打開或關閉都有缺點(要不就撕裂感, 要不就很怪的延遲)
但現在G-SYNC解決了這個問題

(4)OSD Sidekick
用滑鼠和鍵盤就能更改螢幕設定很棒, 不用把手伸到後面去摸索那個小搖桿
不過這軟體在快捷鍵上有一些小bug, 想要調整音量都會直接變成最小聲, 不知何時會修正

(5)DisplayPort的特點
螢幕接在DP上的話, 要比主機更早開電源, 不然主機板會發出警告聲
另外就是關掉螢幕電源的時候, CPU負載會拉高一陣子(因為此時風扇會轉很快)

(6)內建喇叭
和先前的GL2450HM一樣, G27F也有內建喇叭
兩者的差別在GL2450HM需要透過3.5mm音源線連接到主機板
而G27F因為是透過DP接到顯示卡, 所以和主機板給的瑞昱音效是獨立的兩件事情
只不過雖然操作上方便很多, 但這種在螢幕背後的內建喇叭聲音偏糊, 在實用性上還是不太行
尤其聲音還偏小, 除了OSD音量設定得開到最大, 還需要在軟體端把音量也拉很高才聽得到
(不過我平常幾乎都是戴耳機, 所以沒什麼影響)

總結來說, 使用上的感覺是蠻不錯的
希望這個G27F也能夠像先前的GL2450HM一樣有很長的服役生涯~
arrow
arrow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