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這次的旅途中, 連著兩天都要拜訪位在東京市內的庭園
前一天參觀的清澄庭園是在19世紀末由三菱財閥所建
而這天要參觀的小石川後樂園則是17世紀初由常陸水戶藩所建, 年代更為久遠
不但如此, 小石川後樂園也是日本極少數同時有"特別史蹟"與"特別名勝"雙重指定的名所

參觀完舊岩崎邸庭園之後, 接著就要搭車前往小石川後樂園
不過都營地下鐵大江戶線並沒有在湯島設站, 得走上一段路到上野御徒町搭車
上野御徒町

和前一天晚上幾乎一樣的場景, 不過不同列車編成


搭了三站來到飯田橋
飯田橋

包括都營地下鐵, 東京地下鐵, 以及JR都有在飯田橋設站
當然要轉乘的話得走上一段路, 而且中午時間往來的旅客還是很多

往其它路線月台的連通道

因為已經中午了, 所以就先到附近的摩斯漢堡用餐
想不到出來用餐的人超級多, 這樣下來也要花掉一個小時


沿著首都高速往東走一小段路


接著過馬路走進小巷子, 很快就來到小石川後樂園的西門
沒錯, 再次拜敬老之日所賜, 這天依然是免費入園
(而且這個利多還直接公布在大門口)
小石川後樂園

======

小石川後樂園是江戶時代初期, "御三家"之一的水戶德川家
在江戶上屋敷內所建造的回遊式築山泉水庭園
庭園最初是由水戶藩初代藩主德川賴房在1629年所建
之後再由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是"水戶黃門"水戶光國公)持續整備增建
而"後樂園"這個名稱也是在他的時代, 由明朝遺臣朱舜水所命名的
今日則是為了和岡山後樂園做區隔, 將此庭園稱作小石川後樂園

======

九月中旬樹葉都還是綠的, 不過也有偷跑(?)的

一小部分的楓葉變紅了

這天庭園有部分區域在小規模施工



一進來就可以看到位在庭園中心, 比擬琵琶湖而建造的大泉水
不過因為地處東京市中心, 後方可以看到大樓以及東京巨蛋白色的屋頂


這顆"一つ松"據說是德川光圀所植


池畔的垂枝櫻, 不過這個季節是沒有櫻花可以看的


大泉水中央的蓬萊島
中央的蓬萊島

瀑布"白糸之瀧"
白糸之瀧

瀑布外的澤渡


可以看到有一小部分樹葉確實開始變紅了


庭園內真的有不少扛著大砲與腳架來打鳥的阿伯
至於他們到底待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現場還蠻多扛著大砲來拍鳥的阿伯

繞到另一個角度看蓬萊島


以江戶時代酒亭意象而建的九八屋
看了解說牌, 感覺上面是寫"不喝酒的話就做不了事"...?
不知道有沒有看錯它的意思? @@
九八屋


由德川光圀所設的稻田, 被一大群稻草人保護著, 而稻米會由當地小學生收割
(怎麼感覺左邊這一位的造型有點眼熟)
稻田

位在東側圍牆旁的赤門, 原本是水戶藩江戶上屋敷的中仕切門
赤門

赤門旁的錦春稻荷神社
錦春稻荷神社

來到位在庭園東南角的內庭, 池中滿是睡蓮葉
此處曾設有水戶藩書院, 現在則與東京巨蛋僅有一牆之隔
內庭

爬上來曬太陽的龜龜們
龜龜

原本作為正門的唐門, 不幸在二戰時毀於戰火
現在的唐門是在2020年經過考據而復原完成的, 上方的雕刻令人驚嘆
唐門

前面有提到"後樂園"這個名稱是明朝遺臣朱舜水命名的
其典故來自於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朱舜水在抗清失敗後來到日本, 之後接受德川光圀的邀請而前往江戶
除了受到德川光圀的器重, 後樂園內有許多中國式的造景建設, 也是來自於朱舜水
字是朱舜水所題

在內庭繞一繞





庭園的東門在內庭的後方
東門

看完了"水", 接下來要爬"山"
在大泉水和內庭之間有一座木曾山
走在樹林裡的延段享受森林浴, 暫時忘卻夏日的炎熱
木曾山享受森林浴




回到大泉水, 從這個角度發現蓬萊島上有一座像極了石碑的大石
至於是否為導覽手冊上標示的"德大寺石"就不得而知


回到靠近西門處, 這裡有一座涵德亭, 裡面有提供飲食
涵德亭


中國式造景之一的"西湖之堤"
西湖之堤

屏風岩
屏風岩

模擬京都嵐山的大堰川
大堰川

庭園的西側也有一區造山, 又要來登高了


跨越大堰川上游的通天橋
通天橋


這座由德川光圀所建的得仁堂, 是庭園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物
他在史記中讀到伯夷叔齊的事蹟時深受感動, 因而建造此堂並安置了兩人的木像
而"得仁堂"名稱的典故, 即是來自於大家所熟知的"求仁得仁"
得仁堂


另一個中國式造景的円月橋, 據說也是由朱舜水設計
円月橋


本來山上還有許多其它建物, 不過很可惜都已在關東大地震中燒毀



位在庭園北側的梅林, 雖然季節不對, 整片光禿禿的, 但這個標示看起來很有意思
建於19世紀, 日本三名園之一的水戶偕樂園內部有大片梅林
而依照這個標示, 應該是梅花曾經從後樂園送到偕樂園
後來又從偕樂園返鄉, 回到後樂園來的意思
水戶偕樂園返鄉之梅

神田上水跡, 早期為了提供飲用水而闢建的水道


這口井據說從不枯竭也不氾濫, 被稱為"不老水"
不老水

小石川後樂園的面積算是蠻大的, 不知不覺一個半小時就過去了
最後要離開前, 在稻田旁遇到了一位鷺鷥君
但這個外型似乎是以前在台灣不曾見過的, 不知道是什麼名稱?
鷺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uting 的頭像
    Houting

    Remember, the Force will be with you, always.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