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高鐵的發展, 以及臺鐵臺北松山段南隧道交付高鐵使用
位於臺北市一隅的臺北機廠須隨著停止其功能, 將廠區轉移至桃園富岡
為此, 臺鐵特別於每週六舉辦上下午各一時段的開放導覽活動
而原本預定只辦到八月底的活動, 因為颱風來襲, 再增開9/1的梯次
因此這天等於是賺到的, 錯過此機會則不再
現今的臺北機廠, 即日本時代建造的"臺北鐵道工場", 也就是鐵道維修基地
廠區在市民大道五段以南, 東興街以西, 松山高中以北的大片土地內
說的更簡單一點: 就在京華城對面
進入廠區, 先前往報到處出示個人證件, 填一下資料就可以拿到參觀證
導覽是一團一團的, 只要人數到達一定程度就會開始
首先是在室內做些簡介, 介紹臺北機廠的歷史, 以及未來將遷廠至桃園富岡的新址
遷廠原因在於鐵路地下化之後, 廠區與縱貫鐵路唯一的聯絡為松山車站向西伸出之一股道
但在臺北松山間的南隧道交付高鐵後, 此一股道將無法再使用, 故廠區必須遷移
順便來看一下即將引進之新式傾斜式電聯車 - TEMU2000"普悠瑪號"
聽完了室內的簡介之後, 接著就是臺鐵的長官領著我們進行戶外的廠區導覽了~
聽說這車是用來清理道碴的(?), 不過這段鐵軌是當年東線特窄軌的軌距(762mm)
廠區擺了不少化腐朽為神奇的創意
一個一個參訪吧
辦公大樓
更多的創意
壯觀的組立工場
碩果僅存, 數十年前西部幹線最高級的"飛快車", 臺鐵計畫修復中
蒸氣機車的鍋爐
沒搭過太魯閣號, 結果在臺北機廠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這回遇上了之前發生事故的列車
連結列車用, 人稱"詹天佑鉤"的自動車鉤, 以及集電弓
聽說這煙囪是有在使用的
鍛冶工場內, 來自十九世紀的設備
來到調車場, 除了隨處可見的警告牌
只見大量的初代自強號 - 當年人稱"英國貴婦"的EMU100電聯車
既然是鐵道維修基地, 怎麼能少了鐵道模型?
可惜當年經過納莉颱風的摧殘之後, 便不再運行
導覽的最後一站 - 員工浴室, 不需要害羞
導覽完畢, 趁著早上清場時間之前到處逛逛
來這邊的人比想像的多, 包括一些日本遊客
大部分都人手一台相機, 甚至還有"底片雙機流"的, 甚為佩服
兩個小時的參訪, 到此告一段落
雖然遷廠是註定的, 原廠區也許會進行再開發
但也有許多人爭取保留成為諸如鐵道博物館之類的場館
未來究竟如何, 也許短時間內難以有結論
不過至少在這座伴隨臺北市數十載的鐵道基地消失前
已經親眼來見識一回, 不留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