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3月台
在之前那一趟松山-基隆的站站停的旅程之後, 轉眼間已過了整整三年又三個月
這三年來雖然搭乘過無數次台鐵的列車, 不過都未曾在每一站都下去看看
一來很吃時間(還要考慮班次), 二來更是吃體力(幾乎都不停走來走去), 所以就中斷了這麼久
不過現在終於下定決心, 要繼續站站停的旅程 - 總之先試試把大台北地區的走一遍吧

事實上,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 在確定無法出國之後
本來就想說不如早點來繼續這樣的旅程
只是由於上半年因為擔心國內也有疫情, 遲遲沒有動身(當時很怕搭乘大眾運輸)
一直到最近一兩個月, 感覺台灣已經相當穩定沒有什麼狀況, 才比較敢出門
(不過天氣也早已經變得炎熱異常了, 每天都36度以上, 真的很誇張)

廢話不多說, 到了該出發的時候了
因為上次是從松山往北到基隆, 那麼這次理所當然是往南下的方向走
而且不用到很遠, 到大台北的最末端 - 鶯歌就夠吃掉一整天了

一如往常地來到松山車站
最近好一陣子沒從這邊搭車, 感覺變得好像有點不一樣
剪票口內候車區的某些佈置似乎是拿掉了(?)
不過接下來有些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 之前好像沒看過(還是沒注意到?)

嘿, 這應該是西武獅的布偶吧? 連簽名球都有
雖說對日職完全不熟, 不過從底下這兩列Q版的電車玩具就可以知道是西武無誤
松山車站的西武小天地

接著這個部分, 不知是否因為台鐵和京急友好的關係(?)
旁邊有一整櫃的模型場景, 內容大致是京急列車出沒範圍的沿線風光
從三崎口, 橫濱, 羽田空港, 到東京市區的晴空塔(實際上直通運轉的範圍可以到成田空港啦)
裡面當然也少不了幾列N規的京急列車模型
(從配備標準勾看來, 我猜應該是GREENMAX的產品)

附帶一提, 模型的市街中有一塊"ポポンデッタ"的看板, 莫非這整櫃模型是他們贊助的?
一整櫃的京急
JR也來客串演出


京急沿線風光

看完模型, 接著就搭上4017次區間快, 正式展開今天的旅程了
旅程開始

[台北車站]

列車停靠在3A月台
車尾對齊的位置, 上面寫著"14車"...嗯, EMU800是8輛車的長度啊?
至於為什麼停在這個地方, 後面有解答
台北車站3月台

隔壁的4月台
東側的盡頭

冷不防有一列莒光號從4B月台經過, 應該是回送車
機車頭在月台範圍外停下來一陣子之後才又繼續開走(???)
話說這手摺門的古早莒光號, 色差還真的很明顯
拖著莒光號的E239
突然在這裡停了下來
手摺門
色差明顯

3A月台外面還有一線, 大概是給貨物列車走的
然後再過去就是高鐵的2月台了
隔壁2月台的高鐵

台北車站在地下化前, 島式側式月台加起來一共六座(含後站的淡水線月台)
而在地下化之後也有四座島式月台
一開始這些月台全部都是由台鐵使用, 之後高鐵拿走了南側的1, 2月台
而台鐵剩下的月台依舊編號為3, 4月台, 形成了高鐵和台鐵月台編號連貫的有趣現象
相較之下, 同樣擁有高鐵和台鐵的板橋車站就不是如此了

穿越月台上擁擠的人潮, 來到月台的西側盡頭(1車的位置)
西側的盡頭




這邊的樓梯手扶梯是封住的, 只有站務人員能進出
封起來的樓梯和手扶梯

看到牆壁上貼的資訊, 一開始的疑問有了答案
顯然對號車都是乖乖停到1號車的位置, 但非對號的區間車就不是了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 難道是為了分流, 把人潮給錯開來嗎?
(但是~ 很多人應該是看到車就衝上去了吧? XD)
候車位置

搭上有戽斗的EMU700"阿福號"的2183次區間車, 前往下一站
話說我有點搞糊塗了, 這個停車位置應該是停到5車的位置, 而不是6車? @@
搭上阿福號繼續前往下一站

看到隔壁的高鐵列車衝出來, 想要來一張, 沒想到變成了拍鏡子 XD
其實是想拍和高鐵競走的樣子

[萬華車站]

說到萬華車站, 先來講個古
當年研究所畢業後, 要把老豪邁從台南託運回台北
而在台北這一端可以處理的車站就是萬華車站
還記得那時候把車牽去台南車站, 然後用台語講要送到"艋舺"
然後負責的人員一副"????"的表情, 於是我只好趕快說明是到"萬華"
事隔十多年, 如今可以處理託運業務的行包列車也在去年就走入歷史了
而在當年領完車之後, 我似乎也不曾再次走進萬華車站過(搭車經過不算)

不過有趣的是, 台鐵的車內廣播, 在提到下一站是萬華的時候, 台語的部分就是講"艋舺"
對照當初聽不懂我講"艋舺"的台南車站人員...也許"艋舺"這名稱還是北部在地人比較熟悉吧?

回到現實中, 車頭停靠的位置是2B月台的4車
萬華車站

車站內似乎沒什麼人煙
月台是島式和側式各一座, 2面3線的配置
沒什麼人煙
2面3線

月台西側的盡頭, 看到這座有點古早味的站名標示燈箱, 有點懷念
令人有點懷念(?)的燈箱

對面1月台的牆壁是有"打扮"過的
1月台牆壁的公共藝術

相較之下, 2月台旁邊的牆壁什麼都沒有(除了看起來像粉筆標記的一些東西)
2月台側的牆壁空空如也

月台東側的盡頭, 這裡不但很暗, 而且也聽不到車站廣播, 恐怖唷~
很邊緣的東側盡頭

突然間一列莒光號通過, 殺個措手不及


話說回來, 這裡有自然光打進來, 還真的是蠻有意思的
就是那個光~

還記得以前剛開始只有台北車站完成地下化, 萬板專案才要剛開始的時候
萬華車站旁有一座站外的跨站人行天橋, 從上面可以看到列車從隧道爬上來, 準備進站的樣子
一轉眼差不多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

在等下一班車的時候, 無意間發現柱子上有這個出發號誌機的小知識
另外從時刻表可以看出來, 雖然萬華車站是一等站, 但絕大部分停靠的列車都是區間車
號誌機小常識

[板橋車站]

終於來到最後一座地下車站了
這個只是無聊想拍兩組EMU500的連結狀態...然後車窗上面的不是靈異現象
兩組EMU500

月台上的柱子, 用斗大的字體標示出車站和該月台的乘車資訊
除了藍色的"板橋"之外, 1月台還有藍色的"北上", 2月台則有紅色的"南下"
板橋車站

車站有兩座在彎道上的島式月台, 此外中間還有一線
是個彎道
中間還有一線

雖然月台的燈光還蠻亮的, 不過這光打不太到列車上, 結果拍起來就是超暗
然後就只好事後硬拉亮度...@@
地下車站要拍到車真是不容易啊...
4137次區間車

巧遇太魯閣號
213次太魯閣號


月台東側的盡頭, 站名標示的燈箱似乎是新款的(?)
話說整個月台一直瀰漫著一股很奇怪的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發電機在運作而排放出來的廢氣味
東側盡頭

1171次區間車進站, 準備繼續朝下一站前進
1171次區間車

以前從沒有注意過EMU500的乘務員室, 不知道這些小洞是做什麼用的?
另外先頭車前方的貫通門, 原來是在內側有幾道可以上鎖的機制
EMU500的乘務員室



終於, 要脫離暗無天日的地下車站, 重回陽光的懷抱了~
(然後就真的熱到爆炸...)

(待續)
arrow
arrow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