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內的七座台鐵車站, 到目前為止已經造訪了四座
儘管下午太陽的威力絲毫不減, 但由於早已入秋, 日照時間不如夏季
而且隨著下班下課的通勤時間越來越近, 手腳不快點是不行的
[新富車站]
搭乘區間車在新富車站1月台下車
本站緊鄰台鐵富岡基地, 也是台鐵在桃園市境內最西端的一站
再過去就屬於新竹縣的範圍了
當年台鐵興建富岡基地, 並將台北機廠遷移至此
為了方便員工通勤, 因此設置了這座新富車站
(原有的富岡車站靠近鬧區但離基地有一段距離)
不過本站一開始僅供台鐵員工使用, 直到2017年才正式啟用對外開放
月台東端(往台北方向)
由於原本是單純的通勤站, 配置就是單純在筆直的上下行線旁設置兩座側式月台
對向的2月台正在進行加高工程
此外有一段月台寬度明顯比較窄, 因此還設有柵欄(像浮洲站那樣)
月台西端, 遮雨棚工事進行中
雖說是只有區間車才會停靠的招呼站
不過月台長度不只能容下8輛車廂的EMU700, 10輛車廂的也沒問題
1月台最西端, 很難想像車站的出入口是這個樣子, 非常簡易
特別是這裡是縱貫線, 不是深澳線那種地方風情的小支線 XD
這個地下道除了能通往對向的2月台之外, 還能通往一個出入口
但這個出入口並不是給一般民眾用的, 而是台鐵員工專用的出入口
(在被月台上的指示給搞糊塗, 跑下去晃了一圈後才發現...)
乖乖又走回西端的出入口, 即將步出大門時, 突然想到...IC卡的刷卡機呢????
問了一旁鐵皮屋的阿桑之後, 才知道刷卡機就在月台上, 但是被我直接給忽略掉了
最後來看一下車站大門 - 不對, 好像也沒有門, 反正就是出入口
車站看板燈箱, 兩座鐵皮屋, 以及流動廁所, 令人難以想像卻又印象深刻
出站了, 不過事情還沒有結束, 來這一站可是有一個重要目的
車站外有一片池塘, 不少雞隻在這裡跑來跑去
沿著站外的新明街, 往東走了約莫8分鐘, 終於看到這樣的標示
過了7-11之後, 往左轉改走富全街, 來到富岡基地的入口處
是的, 土地公廟, 今天就是為此而來!!
[自強號土地公廟]
沿著富全街繼續走, 從縱貫線下方涵洞穿過之後
就能看到一輛有著彩繪的EMU100初代自強號車廂
用手機發出實聯制簡訊後進入
在2012年參訪台北機廠之後, 就沒有如此接近過EMU100初代自強號了
但這一輛並不是一般的自強號車廂
而是一座福德宮, 也就是土地公廟!!
這座土地公廟的原車是ET115, 車身中段改造成土地公廟
而兩端設有座椅等設施(但和當年的座椅似乎已經不同了? 以前好像是藍色的?)
只是很可惜由於疫情期間, 兩端空間不開放 Q_Q
或許是因為疫情, 又或者是平常日的下午, 周遭沒有其它訪客
不過也好, 整間廟裡只有自己一個人來拜拜的感覺還蠻特別的
換上窮人的超廣角, 不過身後就是廠區道路的圍欄, 退無可退了
可以看到兩旁這樣寫著:
福被臺鐵行車平安通天下
德澤富豐生計興旺震海隅
多換幾個角度
簡單敘述一下這座自強號土地公廟的由來
其實原本這裡就有土地公廟, 但由於台鐵興建富岡基地, 因此土地公廟勢必要遷移
不過也因為台鐵承諾日後會將土地公廟遷回
因此後來將退役的自強號車廂加以改造為土地公廟, 並將神明請回
一旁牆腳有一些當年土地公廟的一部分, 算是歷史的見證
時間差不多了, 該繼續往下一站前進了
下一站是富岡車站, 不過因為土地公廟所在位置的關係
與其走回新富車站搭車, 還不如直接繼續往東走到富岡車站
話說Google街景明明可以看到新明街和縱貫線的交界處
不只有車行地下道, 也有人行地下道
但是導航的時候就是不知道有這個人行地下道, 會要你從富全街繞一大圈
千萬別傻傻地跟著走
[富岡車站]
隨著台鐵的建物映入眼簾, 車站也差不多到了
站外有一片還不算小的廣場
其實不是不想把角度拍正一些, 但是...
不過重點是在下頭的階梯上, 原來有插畫
小小的站房, 進站是站務人員直接人工量體溫
站房和月台並不相鄰, 乘車需要走跨站天橋
這跨站天橋看起來還蠻新的
從橋上俯瞰車站, 除了兩座島式月台之外, 股道數量還蠻多的
很特別的是, 樓梯只有一個方向, 而且下來後就是月台的最東端
1月台和站房間夾著三條股道, 而最靠近站房的那一條停了一些特殊的車輛
距離下一班上行的區間車還有不少時間, 就來看看這些特殊的車輛
第一次見到所謂的"焊軌機"(Gas Pressure Welder)
不過不解的是, 兩輛看起來外觀並不同, 但銘板上標示的型式都是GPW-720的樣子
兩輛工程維修車, 北工001 & 北工002
生鏽的狀況還蠻明顯的
接著有幾輛工程宿營車
30ES32404工程宿營車
由客車改來的工程宿營車雖然都漆成橘色的
但從幾塊"掉漆"的位置, 還是可以看到原本的藍皮
兩輛由二軸篷車改來的工程宿營車: 15ES8614 & 15ES8429, 也是鏽斑累累
(不知道鏽成這樣有沒有鏽到穿孔漏水 @@)
30ES32614工程宿營車, 把電風扇直接裝在窗戶上
不過不知道側面那個大大的"X"是指什麼?
最後是兩輛大型砸道車
月台西端
雖然只有區間車會停靠, 不過這月台長度要停自強號也不是問題
應該是遮雨棚延長工程吧? 月台上滿滿的交通錐
從這角度可以看出月台加高的歷史痕跡
對面似乎有些報廢(?)的車輛
月台上有著鉛筆造型的椅子和坐在上面的小木偶
不過也有缺乏公德心的人亂丟垃圾...
候車的過程中繼續隨手拍拍, 這光線離傍晚越來越近了
[中壢車站]
總算趕在太陽下山前, 來到了此行的最後一座車站 - 中壢
已經不記得上一次來這裡是什麼時候, 但這裡確實改變了很多
中壢車站目前設有三座月台
其中1月台和2月台之間是兩面夾一線(就像內壢車站的2, 3月台間那樣)
而3月台原本和2月台一樣是島式月台, 但是目前3B側的股道已經拆除
附帶一提, 目前的2月台是當初1月台退縮後再新建的, 而當時原本的2月台就跟著改稱3月台
這裡有兩座跨站天橋, 除了右邊綠色的, 還有左邊白色的, 中間隔著圍籬
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 中壢車站勢必也要像桃園車站一樣設置臨時站
而在車站南側, 3月台原本3B側的位置之外, 就是臨時站月台的位置, 目前仍在工事中
先前的白色跨站天橋就是未來給臨時站用的
月台西端
這一端有一座新建的雙層跨站天橋
其中下層是站內用, 上層則是站外(前後站)連通用
從跨站天橋上隔著鐵網俯瞰臨時站工程
雙層跨站天橋的內部, 可以看到遠端站外用的樓梯, 和站內的部分是隔開的
另外這座跨站天橋也已經預留了通往臨時站月台的樓梯, 只是目前是封住的
出站晃晃, 前站這邊的廣場是一整片YouBike停車場, 這個設計不錯
站房內部大廳的空間並不大就是了
此行也差不多到了尾聲, 準備要來打道回府了
原本相當天真的計畫是要搭176次自強號回去的
但是早早就已經到站的176次, 車門附近很快就塞滿下班下課的人潮
(畢竟中壢是僅次於台北和桃園, 旅客進出人數第三大的台鐵車站, 威力可見一斑)
而且明明已經過了開車時間兩分鐘, 竟然還停靠在月台上...
看了一下時刻表, 想說既然行車時間相差不多, 還是搭下一班的2204次區間車吧
結果這次還真的賭對了, 一上車就很幸運地有座位, 可以一路昏睡到家
最後就用便當局的本業來為此行劃下句點
接下來要開始思考下一趟的行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