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拍離站列車 繼續拍離站列車](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houting/1635671984-64732249-g_n.jpg)
在離開A9之後, 路線旋即又再度進入桃園市境內
隨著列車沿著赤塗崎溪往西北緩緩前進
經過了長達將近10分鐘的路程, 終於抵達了下一站
================
A10 山鼻站
月台設計上和先前看到的一般高架車站差不多
車站只有分成月台層和地面層
地面層廁所前的屏風明確地告訴旅客這裡是機場捷運
本站位在坑子溪南岸, 蘆竹區南山路三段西側, 出入口靠近南山路
車站周圍有配套的新建道路, 不過目前都是先圍起來, 僅有南山路這一端充當機車停車場
走出車站之後, 一股鄉間(施肥?)的味道撲鼻而來
不過印象中沒在附近看到田地啊...?
隔著南山路, 車站對面的橋墩下有一尊貓頭鷹, 不過因為用廣角鏡的關係, 拍起來很胖的樣子 XD
從車站周邊的規劃看來, 這一帶是個重劃區
附近有一些新的建案正在工事中, 不過大部分的區域看起來都還是蠻空曠的
下一班列車來了, 順手錄一段機捷的列車進站音樂
輕鬆且柔和的風格, 感覺不錯
================
A11 坑口站
距離前一站A10約2km多, 這裡是進入桃園國際機場前的最後一站
特別的是, 本站雖然只有普通車停靠, 但卻有兩座島式月台, 原因是本站東南側就是蘆竹機廠
外側線的1, 4月台是供回送車使用, 儘管設有月台門卻不開放
實際上載客的列車都是停靠內側線的2, 3月台
穿堂層
話說事後檢查照片才發現, 畫面左上角的時鐘壞掉了 XD
車站位在坑菓路和山菓路之間新設的坑口路上
出入口在西側靠近坑菓路這一端, 外頭設有YouBike站點及公車站牌
未來桃園捷運綠線也將在此設站
東側靠近山菓路這邊設有停車場, 再過去就是蘆竹機廠了
車站旁邊正在工事中, 大車從站體下呼嘯而過的感覺很奇妙
相較於前一站A10, 這裡真的就是完全鄉間的樣子
前面有說到1, 4月台是供蘆竹機廠回送車使用
不過在1月台西北端有一處道岔, 不知道是什麼作用? 安全側線? 還是預留給什麼支線用的?
================
A12 機場第一航廈站
在列車鑽入地下之後, 來到了桃園國際機場的範圍內, 首先抵達第一航廈
這裡採用的是一座島式月台的設計, 普通車和直達車皆停靠
一直很好奇月台範圍外的空間有什麼, 不過反光很嚴重...
往上來到穿堂層
從機場航廈出站後, 馬上會遇到有人員把守的關卡, 需要掃實聯制QR Code才能通過
航班資訊
疫情下的機場航廈, 當然是沒什麼人
自從先前從新加坡出差回來後, 整整兩年沒來這裡了, 如今外頭空蕩蕩的
繼續前往下一站, 這次又搭上了軍人節彩繪列車
除了一開始從台北車站出發, 車上幾乎沒什麼人之外
其它時候目測每節車廂的乘客大約都在10人左右, 多一點的話大概會到20人
================
A13 機場第二航廈站
不同於第一航廈, 這裡改採用側式月台的設計, 一樣是普通車和直達車皆停靠
這兩站在月台上都有安全人員駐守
也是蠻寬廣的穿堂層, 出站後一樣會遇到實聯制的關卡
以前第一次搭機捷就是從第二航廈這裡上車的
看板上大多是客機載貨不然就是取消
隨手拍一下美食街的狀態, 就不進去了
懶得走上去看了, 直接回去等車
下一班抵達的是直達車
一般從台北過來的直達車只開到第二航廈, 之後便要回送不提供載客
所以得等回送之後的下一班普通車
(另外有一種特定時刻開行的加班直達車會繼續通到中壢, 那個容後再提)
================
A14a 機場旅館站
注意到車站編號多了一個小"a", 而原本不帶字母的A14是留給還沒長出來的機場第三航廈
本站又恢復成和A12一樣的單一島式月台設計
穿堂層
不同於前面兩座航廈內的車站, 從這裡出站就沒有專人把守的實聯制關卡了
當然每一座車站都還是會張貼公告以及用自動廣播的方式, 呼籲使用非記名票證的旅客掃QR Code
車站的地面站體小小的一座, 就在諾富特的北側
話說這還是頭一次來到諾富特這裡
隨便晃晃順便拍一下華航園區, 不過時間不多, 只能稍微走走
順手拍一下另一側長榮的棚廠
其實現在是不開放的, 不知道裡面長什麼樣子
不過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 得趕緊去等下一班車
================
A15 大園站
這裡是過了桃園國際機場範圍之後的第一站
列車在離開機場之後, 很快又鑽出了地面, 回到了高架
還來不及換鏡頭, 不過現在有機會可以拍進出站的列車了
過了機場之後, 車站的設計和先前都不一樣了
月台兩端的視野改善很多, 樓梯和手扶梯周邊也塗上醒目的紅色
車站北側就面臨著從機場往南拐過來的彎道, 遠處的建築物則是海霸王
畫面下方則是可以從月台往下通的逃生梯
穿堂層的設計也變得活潑起來
車站位在大園交流道西南側, 新街溪西岸的橫湳一路上
離大園的市中心大約有2km左右的路程
站外北側設有YouBike站點, 停車場, 以及計程車招呼區
出入口設在站體側面, 公車站牌也設在這裡, 不少學生在這裡轉乘通勤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在機場之後的車站, 其屋頂遮雨棚設計和先前的差異
車站南側, 這裡也差不多是鄉間的感覺, 畢竟離鬧區有一段距離
既然視野變好了, 就回到月台上換成B016來拍拍照
這是海霸王現在的樣子, 和以前記憶中完全不一樣了
突然一架長榮的787要降落, 慌忙之餘只能抓到後面的角度, 還好手沒有抖得太厲害
車站北側的彎道還蠻適合拍列車的, 幸好光線還勉強足夠
================
A16 橫山站
這一站絕對不是讀作よこやま(無誤) XD
趁著鏡頭還是B016, 先來拍一下離站的列車
因為列車出站後會遇到一個小彎, 這個角度也算不錯
月台的設計和先前A15差不多
從這個角度可以發現, 不只是屋頂遮雨棚做成非對稱, 下方的月台停車位置也是非對稱
穿堂層
車站位置在新街溪東岸, 距離A15約2.4km, 南端緊鄰著大竹南路
出入口和A15一樣設置在站體側面
站外設有停車場, 不過就沒有YouBike站點了
這裡的感覺和先前A11很相似, 就是一整個非常鄉間的樣子
回到月台上, 北側的視野就不如A15那麼好了
還是南側比較好, 能夠拍對向的進站列車
不過隨著天色漸暗, 光線越來越有不夠的感覺了
往中壢方向的列車也剛好進站交會
因為月台設計的關係, 實際上兩個方向的停車位置是沒有對齊的
================
A17 領航站
本站位在青埔特區的外圍東北角, 緊鄰著青埔機廠
畫面中可看到廠房, 另外車站南側的彎道上還設有隔音牆
如同蘆竹機廠旁的A11, 僅有普通車停靠的本站也設有兩座島式月台
外側線的1, 4月台供青埔機廠回送車使用, 載客列車停靠內側線的2, 3月台
有一列直達車停留在1月台, 注意台北端先頭車(行李車)是在月台門的範圍外
可以看到車站北側的外側線朝地面下降通往青埔機廠
外側線雖然不開放使用, 但仍然如同A11一樣設置了月台門
只是有些地方的月台門直接被樓梯什麼的擋住了, 看起來覺得很詭異
本站的主題是原住民文化
如同前面兩站, 車站的出入口也是設在站體側面, 位在領航北路四段
這裡已經屬於青埔特區的外圍, 可以開始見到高級住宅
青埔機廠的大門口位在車站北側
回到月台上, 一邊等車一邊試著拍一下旁邊的青埔機廠
其實應該要到對面月台的視野才比較好, 但是因為一整天走得很累, 實在懶得來回跑了...
================
A18 高鐵桃園站
一下車就遇到封鎖線, 這...
兩座側式月台的典型高架車站
穿堂層, 紅色的柱子外面包起來, 做成看板?
出入口位在站體的西南端, 出站之後是連接著一座連通道
車站位在高鐵桃園站的西北側, 站體架設在高鐵北路一段上方
由於高鐵站是地下化的, 地面站體不高, 相較之下機捷的站體顯得高大許多
西北側的2號出口連接著華泰名品城
東南側的1號出口則通往高鐵站
================
A19 桃園體育園區站
太陽快要下山了, 車站內的燈光越來越明顯
這個時間剛好遇到出站的普通車和要進站的直達車交會
來不及換鏡頭...(不過光線嚴重不足, 就算換了在望遠端大概也整個糊掉)
進站(但不停靠)的直達車, 可以看到台北端先頭車(行李車)的特殊設計
側面有五座滑塞式車門, 上頭還漆有行李的圖案; 而除了乘務員專用門外, 側面並沒有窗戶
車站位在高鐵南路二段, 屬於青埔特區外圍的西南角
再往西看出去就是桃園國際棒球場
外頭就是和車站聯合開發的大樓
穿堂層做成和棒球場一樣的感覺, 在地的當然就是樂天桃猿隊
牛棚!? XD
出站之後也是遇到連通道
目前唯一的出入口在高鐵南路的西北側, 也可以直接通往聯合開發大樓內的環球購物中心
巨大的聯合開發大樓, 前面是商場, 後面是高樓住宅, 相當壯觀
================
A20 興南站
到了這裡, 太陽已經下山了
只能說前一晚太晚睡外加早上賴床又鬧肚子, 導致太晚出門...
和先前幾座車站的月台設計差不多
保持機場之後風格的穿堂層
走在連通道上, 遠方的天空一片紅通通
本站位在中豐北路一段上, 距離前一站A19有3km的路程
中豐北路是高鐵中壢聯絡道路, 機捷自離開A19之後便一路順著中豐北路往南走
根據過去的資料, 這裡是要區段徵收再開發, 而車站外圍也是用圍籬圍起來
不過目前看來這附近仍然是一片空蕩蕩的
車站東南側是目前附近唯一看起來比較有住人的地方
回到一樣空蕩蕩的月台, 短短幾分鐘天色已經完全黑了
================
A21 環北站
列車在經過國道一號之後鑽進了地下, 接著也終於來到了這次要拜訪的最後一座車站
此時是傍晚六點整, 距離早上出發的那一班列車, 已經過了差不多七個小時之久
車站有一座島式月台
在A22, A23完工通車之前, 這裡就是中壢側的終點站
上來到穿堂層就可以看到天花板是有設計過的
滿滿的桐花所要表達的是客家的意象
樓梯口也是
這裡靠近中豐北路末端和環北路的路口, 應該算是中壢舊市區的最外圍(?)
車站出入口位在中豐北路東側
一旁設有停車場和YouBike站點
車站以北寬闊的中豐北路, 不過兩旁幾乎是空蕩蕩的
================
回程
歷經了七個小時的旅程, 這時候已經是累到快要不省人事
如果再像之前一樣搭乘一字長條椅的普通車站站停回去, 那應該會很痛苦
不過幸好機捷除了一般的直達車之外
如先前所述, 還有一種特定時刻開行的"加班直達車", 增停A18高鐵桃園站和A21環北站
而這個時間點剛好就有一班可以搭回去
機捷的直達車英文是"Express", 型式上稱為2000型電聯車
雖然外型看起來和普通車一樣, 不過採用紫色線條的塗裝, 而且每一列有五節車廂
其中台北端的先頭車如前所提及, 是裝載預掛行李用的車輛, 並不開放乘坐
(所以實在很好奇內部長什麼樣子)
這個時間點的環北站其實人潮還不少, 本來以為會很多人搭這班直達車
但出乎意料的, 原來大部分的人都是要搭普通車, 反而直達車的乘客非常稀少
直達車內全部都是非字排列的深紫色座椅, 方向不可轉換, 而且也有"相親座"的配置
現在座椅的間距變得非常寬廣, 多出來的空間足以讓乘客把行李箱帶在身旁
(去年初搭乘的時候間距還蠻窄的, 看起來是有把一些座椅拆掉?)
另外對應相親座的車窗下也有無線充電區可以利用
既然普通車都有正規的行李架了, 直達車當然也會有, 而且還更多
行李架是每一對車門都會設有一座, 方向則是交錯配置
另外還可以看到車內有許多螢幕, 這也是其中一項和普通車不一樣的地方
直達車內的另一項特點, 就是這個設在貫通門附近的列車位置指示器
可以看到加班直達車會增停的兩站也在上面
趁著車內沒什麼人, 趕緊來一張比較正面的角度
找了一張靠窗非相親座的位子坐下來
可以看到雖然椅背上面設有小桌子, 可是照目前這個距離...應該很難利用吧? XD
附帶一提, 行李除了可以放在行李架, 或是自己的座位前面之外, 也可以放在座位下方
本來想說坐下來後可以玩個手機遊戲打發時間
不過因為實在是太累了, 最後還是收起手機, 一路不省人事睡到台北車站
這邊必須要說一下, 即便是直達車, 從環北站到台北車站仍然需要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
機捷在速度上不夠快的這個問題, 不知道未來有沒有辦法解決?
回到台北車站, 停靠的當然是是直達車月台, 而不是早上的普通車月台
相對於原本車上不多的乘客, 月台上倒是不少人等著要搭折返的直達車
相較於白天, 晚上開燈後感覺又不一樣了
不過老相機沒有HDR, 拍起來感覺還是和現場看到的有差
前往台鐵車站的長長通道
本來想說要買個台鐵便當回去當晚餐, 結果到了現場剛好過了打烊時間, 一整個失算!! Q_Q
歷時整整八個小時的機捷一日遊, 到這邊也告一個段落了
隨著台灣的疫情收斂, 機捷的搭乘人數應該能再回升一些
但對於極度仰賴機場旅客的機捷而言, 在全球疫情結束之前, 情勢依然艱困
只能說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