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為在內湖工作多年的上班族
長久以來對內湖糟糕的交通, 一直都很想不吐不快
這邊就要以一個最基層的機車族市井小民觀點, 來講一講到底是哪些地方在搗亂

其實本來在去年就很想要寫一些什麼來抒發一下了
(尤其是某一天在瑞湖街涵洞被塞了足足半小時之後)
只不過一想到要打很多字, 所以觸發了懶人病, 導致拖了快一年才決定來敲敲鍵盤

==================================================

那麼先從上班時間開始說起, 第一個點就是進內湖的門戶之一 - 民權大橋

已經有40年歷史的民權大橋, 最近正在進行改建工程
目前是雙向各有二車道, 而在汽車道的外側另設有機車專用道

現在看起來對機車族而言算是友善的設計, 其實在十多年前並不是這樣的
儘管橋上設有機車專用道, 但為了能夠讓汽車右轉, 兩個方向的下橋處都沒有劃雙白線
於是每天上班時間, 永遠有數不完的下橋汽車為了要右轉行愛路
不斷強行往右橫越而與機車車流發生嚴重衝突, 險象環生

這個問題在郝市府第二任的2011年有了初步改善: 平日7~9時汽車禁止右轉行愛路
然而這個方式並不是完整的解法
畢竟沒有人能判定現在是不是7~9時(尤其是當沒有員警指揮時)
對於那些在上班時間依然硬要右轉的汽車, 你也不能拿他怎麼樣
一直到了改朝換代很多年後, 柯市府第一任尾巴的2018年, 心中的願望終於實現
也就是正式全日禁止汽車右轉行愛路, 徹底避免與機車車流發生衝突
(另一方面, 松山端的下橋處則沒有任何改變, 而這個問題則是影響到下班時間...)

前面考古的部分, 也就是車流衝突的問題解決了
剩下來的就是機車騎士素質的問題, 也就是這次要開譙的重點

民權大橋下橋後與行愛路交叉口的待轉區是"兵家必爭之地"(?)
因為如果想要進入內科區域的話, 從這裡待轉走民權東路六段11巷是最快速的
這也是機車族的一大優勢(偶爾也會看到大型重機溜進來待轉 XD)
(千萬不要傻傻地右轉走行愛路行忠路舊宗路, 那些紅燈絕對會氣死人)
然而下橋後要待轉的人很多, 偏偏很多人根本不願意多往右繞一點路到待轉格附近
這些人基本上是在下橋之後隨便往車陣中黏上去, 等於停在行愛路對向車道, 把後面車流封死
而且更誇張的是, 就算有員警在指揮管制, 也不一定有用, 導致這裡成為交通重災區

不囉嗦直接看影片




其實有沒有員警在指揮, 通常還是看得出分別的, 但也不是絕對就是了



另外因為這裡並不是每天都會看到員警在指揮, 所以很多人在紅燈之後偷吃步闖紅燈左轉或右轉


如果你就是那個喜歡下橋後就停住的, 希望你立刻改掉這種壞習慣
當然最好的方式是每天都有員警在現場指揮

==================================================

上班時間的第二個點, 來說說堤頂大道港墘路口一帶, 這裡也是交通重災區
堤頂大道也是交通重災區

這一帶依照個人的觀點, 可以分成三個區域
首先是(1), 在港墘路口以南, 舊宗路二段匯入堤頂大道之前的這一塊區域
只能說舊宗路的車道規劃相當奇葩 - 就只有兩線道了, 結果外側的還劃成右轉專用
由於內側車道同時也會承接從更南邊的堤頂交流道切出來的車輛
導致很多外側想要直行的車輛被車流卡住而切不進內側
也許是為了不被抓從右轉車道直行
最後反而直接在距離路口很遠處"擺爛"停在外側車道上, 導致後面整個堵死

接著是(2), 過了港墘路口之後, 會有一些汽車想要右轉瑞光路316巷
這些汽車有的是從內側的堤頂大道從路口一路切出來, 所以會打到前述的舊宗路直行車

不過相較於(3)也就是瑞光路358巷口的車流, 前面的316巷只能說小意思
由於要右轉瑞光路358巷的汽車數量相當龐大, 每天都可以看到雜亂的回堵
原因就是直行和內側切出來要右轉的車流衝突, 以及很多人寧願龜到最後快要到路口才往右切
(外側兩線道都能右轉, 但很多人就是要放著空空的外側車道, 在第二線龜到路口才右切)
此外過了316巷口之後有一個台灣聯通停車場
如果剛好有車輛要排隊進入停車場的話, 回堵的情況也會被放大

其實這裡在前幾年已經有改善過分隔島和槽化線的部分了
不過對於這外側車道的亂象, 似乎沒有明顯的幫助
只是話說回來, 從堤頂交流道這一帶的道路設計看來, 這裡的交通就注定是一場悲劇
因為永遠有數不完來自內側堤頂大道的車輛要往右切而和舊宗路的車輛發生衝突

==================================================

講完上班時間, 接下來是下班時間
首先是貫穿整個內科的瑞光路, 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點
由於內科有極為大量要走高速公路的車輛, 因此塞車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果是有規矩的塞車也就罷了, 偏偏都是沒有規矩的塞車, 結果讓內湖成為交通重災區
瑞光路下班時間交通重災區

(1)是478巷/513巷口, 也就是緯來/TVBS那個十字路口
由於478巷連接著堤頂大道, 是通往高速公路的最短路徑之一, 因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儘管三個車道的478巷已經設計成單行道
然而有來自三個方向的龐大車流要匯入, 壅塞回堵的情況可想而知
當沒有員警在場的時候, 往往會看到有些要右轉478巷的車輛不乖乖在外線道排隊
而是想偷吃步走第二線車道插隊, 或者是種種不禮讓行人要搶著衝進巷子的狀況

不過幸好這裡在尖峰時刻常態性會有員警加上義交在場管制, 比較少不禮讓行人的狀況
想要偷吃步的通常會被員警抓到逼退叫他繼續直行
只是雖然汽車的狀況好一點, 但從513巷出來要左轉瑞光路的機車流也是蠻龐大
而這些騎士多半都不會禮讓行人, 一個一個從過馬路的行人陣中見縫插針鑽過去
也許...要多派一個員警在那邊抓人吧?

相對於(1)有員警在管制, (2)這個393巷口就真的是重災區了
由於很多從內湖路或洲子街出來要上高速公路的汽車會先走393巷, 再左轉瑞光路然後右轉港墘路
因此這裡的車流也是不容小覷
偏偏車輛在左轉進入瑞光路的外側或中線這兩線車道的過程中, 一定會先經過直行的內線車道
當上述兩線車道明明就已經沒有空間容納車輛, 駕駛卻執意要搶那個綠燈闖過路口時
擋在內側直行車道(有時甚至擋到對向車道)的狀況就發生了, 如同民權大橋待轉區醜態的汽車版本

由於這裡完全沒有員警在管制, 以下惡行惡狀的情況每天都不斷上演
要嘛就是直接擋在路口, 要嘛就是看似要走內側直行車道但一直龜在原地不動想插隊進中線車道







說真的, 完全不知道相關部門在想什麼, 他們應該知道這個路口是重災區, 但始終沒有相對應的措施
相較之下, 下一個路口(316巷口)只是個T字路口, 但就會有義交管制, 狀況就相對正常些
(雖然也是有這種莫名其妙想要在這裡迴轉的例子...)


瑞光路的最後一關是(3)港墘路口
由於港墘路是通往高速公路的最後一哩路, 車流量之多可想而知, 也當然這裡會有員警管制
其實相較於幾年前只有最外側車道是右轉車道, 現在中線的車道也正式劃線開放右轉
(當然中線右轉一直都是常態, 而以前員警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車流量太龐大了)

由於有員警管制, 瑞光路最容易出包的點以先前(2)393巷口為主
不過除了有時候會遇到港墘路直行車輛管控失靈(造成停在路口擋到瑞光路車輛)之外
偶爾也是會遇到在接近路口時想要從內側車道往右插隊甚至在路口直接強行右轉的人
(後者有機會被員警攔下來, 但有些人就是會很巧妙地從視線死角溜過去)


過了港墘路口之後, 瑞光路的流暢度就恢復不少, 雖然車流還是不小, 但多以直行為主, 問題不大

==================================================

最後是下班時間的另一段, 這裡要講的是從瑞湖街到民權東路六段11巷之間的這個路線
由於這個路線是從瑞光路通往民權大橋的最短途逕, 因此車流也是可以想像的
而為了讓僅有的區區兩線道能夠應付下班的車流, 瑞湖街自2016年開始實施下班時間調撥車道
從陽光街至民權東路六段11巷的路段只能往南單向通行
瑞湖街 & 民權東路下班時間交通重災區

這是一個相當好的措施 - 至少一開始是這樣, 讓原本空在一旁的北上方向車道獲得有效利用
不過也因為這個路線同樣也是通往高速公路的途徑
加上舊宗路二段121巷於下班時間同樣僅限東向行駛
因此所有要上高速公路的汽車同樣都要一路走到瑞湖街底端的民權東路六段11巷
差別在要上高速公路的要右轉, 要走民權大橋進市區的則要左轉, 如(2)所示

然而由於下班時間的要走高速公路的汽車佔去瑞湖街的絕大部分空間, 而且車道沒有做分流
因此平常看到的景象就會是兩個車道都塞滿想要右轉上高速公路的車輛, 堵死想要左轉的車輛
理論上這種狀況對於機車族還好, 畢竟機車還可以在塞車的時候鑽縫隙
偏偏瑞湖街有一個瓶頸, 也就是(1)的高速公路涵洞, 僅容一輛汽車通過的寬度, 沒得鑽
(最誇張的是, 這個涵洞同時也是來往行人通行的路徑, 但卻沒有人行道, 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規劃的)

由於前方通路都被要右轉的車輛堵死, 加上瑞湖街限制單向通行
當走到這裡發現不對中了"陷阱"時, 也沒有機會反悔回頭了, 只能硬著頭皮吸著廢氣塞車
個人遇過等最久的紀錄是去年十月, 在這段涵洞兩端短短100公尺的巷口間足足塞了半個小時!!
瑞湖街高速公路涵洞塞車中

當好不容易來到民權東路六段11巷, 左轉準備要上民權大橋時, 另一個挑戰又來了
(3)這裡不單是上班時間會遇到的瓶頸, 在下班時間的狀況更是要糟糕許多

這個點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看, 首先是民權東路六段11巷接民權東路口這個地方
最主要的問題是要從巷子出去的車很多, 但巷子本身非常狹窄, 往民權東路的方向僅有兩線道
而且綠燈的時間又很短, 再加上多數車輛是要右轉而非直行, 起步速度本來就很慢
因此導致車輛常態性一直回堵
(其實上班時間反方向進巷子更只有一線道, 不過早上以機車居多, 相較之下沒那麼嚴重)

因為上述種種現象, 後來我就放棄走瑞湖街了, 畢竟一旦踩到陷阱, 代價可不小
只是如果繞遠一點走其它路徑進入民權東路的話, 最終還是要來到(3)這個點, 面對另一個問題

雖然民權大橋看起來老是在塞車, 但其實要直行上民權大橋的車輛相較之下沒什麼影響
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要上高速公路的車輛, 這些車輛的目的是要走最外側的橋下道路
因此越接近路口越容易看到往外側移動甚至回堵卡住的車輛
偏偏這樣一來, 就會卡到直行要上橋的車輛(主要是卡到機車, 因為汽車都會在內線道)
而且這裡還有公車站牌, 從橋下道路一路回堵的長蛇陣同樣會卡到要上橋的公車
即便11巷口會有義交或員警幫忙管制, 對於這一塊卻也似乎沒什麼辦法
但至少應該要防止車輛癱瘓路口吧?

==================================================

很雜亂地寫了一堆, 也許還有些漏掉的部分, 不過大致上就是這樣了
平心而論, 柯市府在第一任的期間推動了不少改進措施, 初期也確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最近幾年似乎就沒看到有什麼較大的後續動作, 內湖混亂的交通依然是大家痛罵的點
個人淺見, 如果在某些重災區的路口加派人力進行管制的話, 或許能減少這些亂象
當然如果用路人的素質能夠改善的話(?), 也許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uting 的頭像
    Houting

    Remember, the Force will be with you, always.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