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了許多年, 北台灣的第二條輕軌路線 - 安坑輕軌終於在日前完工
並且自2/10下午開始為期30天免費搭乘的試營運(須持電子票證)
自此想要嘗鮮的人不斷湧入, 人潮絡繹不絕
由於聽聞試營運首日那恐怖的排隊狀況, 就決定不要在頭兩天跑去湊熱鬧
碰巧隔了一周之後的周六就是補班日, 趁著別人要補班而自己不用補班
也許是個試乘的好時機(?) 就帶著媽媽一起來嘗鮮
難得周六在早上八點就爬起來, 慢條斯理地來到大坪林站
轉乘環狀線來到十四張站
上一次來到十四張站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安坑輕軌完工, 從環狀線的月台上就能看見那醒目的斜張橋"安心橋"
環狀線月台往安坑輕軌的轉乘標示
不過轉乘口在一大早是不開放的 - 因為要試乘的人太多了, 必須進行管制
==============
K09 十四張
==============
想要試乘就乖乖下樓去從馬路上開始排隊起吧
話說輕軌的月台是靠近環狀線這一側, 在馬路分隔島上方
但站體本身是在馬路的對面, 兩者之間有連通道
早上十點多的排隊人潮
本來以為補班日可以不用強碰許多上班族, 但忘了還有大量銀髮族...XD
幸好排隊人數雖多, 但也不是完全不會前進
有趣的是車站外還有一些人擺攤賣東西
樓梯的下方似乎是個人流管制點
(這是在吃棉花糖嗎? XD)
唯一上下都有手扶梯的車站
上來連通道之後繼續繞圈排隊
本站的特色似乎是蝴蝶
目前還不開放的轉乘口
排隊了13分鐘, 終於能透過長鏡頭瞄到月台上的列車了
回頭看持續增加的排隊人潮, 還好這次不算太晚來
趁著排隊時拍一下軌道的末端
輕軌的十四張站採用一座島式月台的設計, 不過末端就是連通道, 不可能再延伸
刷卡機, 進站藍色, 出站紅色
止衝擋
天花板可以看到一些裝飾, 另外往雙城方向的圖案是竹節蟲?
列車進站了, 不過因為人流管制, 還得再等一班車
可以進入月台候車區了, 拍一下軌道和道岔等設施
月台上的顯示幕除了顯示下一班和下下一班車的時間外, 也會顯示公車轉乘資訊
另外詢問了一下工作人員, 目前試營運的班距為10分鐘一班車
不過中途也會不時出現加班車
終於可以上車啦~
多等一班車也不是壞事, 因為這樣就有位子坐了
這次的計畫很簡單: 直奔終點雙城站, 然後再一站一站搭回來
列車是台灣車輛於2020年製造, 所在的這一輛編號是2091
千位數應該是車型(2000型), 百位和十位應該是編成號碼(此列車為第9編成)
個位數則是該編成內的車廂號碼, 雙城端為1號, 十四張端為5號
而從列車的內外裝看來, 應該和淡海輕軌的是攣生兄弟, 不過換成了"光耀金"的塗裝
暫時看起來還不算很滿, 不過最後還是塞滿了人
這種試乘一定會有人想要拍前面展望的影片
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要一路搭到雙城站的, 所以很懷疑沿途是否能上得了車
抵達陽光運動公園前的彎道, 限速20 km/h
從高架來到地面路段, 馬路上多了注意輕軌的號誌
列車抵達終點雙城站
從很多人的言談得知他們想要直接待車上搭回去
不過事實上保全會上來清車, 因為接下來列車要繼續前進讓駕駛交班
之後才會再開回來進入對面的月台發車
==============
K01 雙城
==============
清車完畢後列車切到對面的那一線, 並且繼續往前開過雙安隧道
話說下方顯示幕的數字應該是班次號碼?
雙城站是典型的地面車站
軌道和兩座側式月台位在配合輕軌開發的安一路的中央
出入口只有一處, 位在和成街口這裡
和成街口的熱門打卡點
從安一路上看不到什麼住宅, 必須要從和成街繞進去才會看到住宅區
方才的列車已經折返進對向的2月台
繼續延著安一路往前走
三孔設計的雙安隧道, 中間供輕軌使用
隧道外可以看到等待交接的司機
司機交接...咦, 站的地方只是幾塊木板?
工事中的安坑機廠
軌道從隧道出來後拐彎切過安一路
比較特別的是這路口也有一座像是月台的設施, 不知會如何運用?
相當明顯的坡度, 之後是繞圈圈進入機廠
安泰路也是工事中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軌道在轉彎處有個道岔, 難道是在預留什麼?
路面標50上面標30?
不過往來的車輛速度都超快的
"進入正線"
很快地又有列車過來了
K01站牌
來拍個列車發車
雙城站和玫瑰中國城站之間有一段坡度
趁著站內沒有車, 拍一下裝置藝術什麼的
該繼續前進了, 就搭這班車吧
輕軌電車的儀表板
在車上終於逮到機會從正面拍這裝置藝術
相較於往雙城方向幾乎都塞滿人, 往十四張方向則有機會比較空
也許和加班車的運用有關聯
透過長焦看這坡度更為明顯
==============
K02 玫瑰中國城
==============
相當特別的車站, 在靠近雙城這邊一串地面車站中唯一的一座高架車站
一座島式月台被兩側的安一路高架路段夾在中間
因為只有一座島式月台, 所以小小裝置藝術擺在這裡(?)
不過可以看到遮雨棚也是蠻特別的
出入口位在月台的東北端
下方就是停車場, 這設計讓人想到某些台鐵車站
出來後就是玫瑰路口
走到附近的土地公廟去拜拜
回來發現途中有這樣神奇的景象 - 人行道被圍起來不給走, 標示著"私人土地"
至於這其中有什麼恩怨糾葛就不清楚了
回到車站, 一邊候車一邊隨手拍拍
下一班車來了, 繼續前進
出站後往車尾方向看, 有一種從溜滑梯上溜下來的感覺
和對向列車擦身而過, 接下來好一段路都是平面路段了
==============
K03 台北小城
==============
這是連續第三座以"城"為結尾命名的車站
讓人想到台鐵縱貫線有三座"營"字輩, 以及JR西日本大和路線四座"寺"輩的車站
(不知為何, 腦中突然響起"小城故事"這首老歌...)
裝置藝術 & 站牌
標準的雙側式月台平面車站, 出入口位在僑信路, 往十四張方向是個彎道
拜加班車所賜, 短時間內連續拍到對向兩班車
==============
K04 耕莘安康院區
==============
出入口位在車子路(好特別的路名), 是平面車站裡面配置最特別的一站
這是裝置藝術? 但也是一張座椅
因為路幅關係, 兩座月台並不對稱配置, 而是分別設在路口的不同側
拍個站牌
往雙城方向的1月台和裝置藝術
兩個方向的月台同時有列車停靠
==============
K05 景文科大
==============
來到了安一路上的最後一站, 之後就要脫離平面路段了
一樣是標準的雙側式月台配置
有趣的是, 本站在東側非路口這一端也有出口, 可以沿著樓梯往上爬
不過2月台的通路卻是不開放的狀態
站內的裝置藝術
主要出入口則是在安忠路口
往兩個方向的圖案不同(還記得十四張的蝴蝶嗎?)
列車準備進站, 此時突然聽到保全暴怒大吼了起來
原來是路口處有幾個人一直龜在軌道上, 要過不過的擋在那邊
接下來進入全線站距最長的一段
路線在鑽入隧道後離開安一路, 往北轉往安捷路, 外面黑漆漆的
(可以自行查詢地圖看看隧道附近有什麼...@@)
出了隧道後進入高架路段, 不過又轉彎又坡度的, 速限不高
==============
K06 安康
==============
越過安康路口後進入安和路的範圍, 也來到了安康站
這一站是全線唯一擁有側式和島式月台各一座, 一共2面3線配置的車站
注意轉轍器的方向
往十四張方向的列車是走2月台的外側線
順手拍一下往十四張方向的道岔配置, 此時剛好對向有列車要進站
遠眺下一站陽光運動公園, 中間的坡度變化很明顯
站體在1月台旁有大片隔音牆(旁邊就是高樓)
而島式的2月台內側線據說是要留給來往十四張和本站間的區間車使用
不過試營運期間只有全程車而沒有區間車, 要見識其運用還得再等一陣子
往雙城方向的路線和道岔
下一班往十四張的列車也是走外側線
話說這行人號誌, 其實看不太懂到底是不是正常運作中? @@
出站晃晃
肚子好餓, 吃個午餐先
給綺夢一杯嘎逼, 喝了再上
回到車站, 發現站牌的燈箱已經亮了
售票加值機, 一高一低的配置
準備上車繼續前進
==============
K07 陽光運動公園
==============
脫離塞爆的滿員電車
往十四張方向出站後是個限速20 km/h的彎道
雖然外面並沒有高樓, 只有一堆汽車維修廠
不過兩旁的隔音牆還是包好包滿
遠眺先前的安康站
本站比較特別的地方, 在於兩側月台都設有出入口
(話說這位大姊還真大膽啊, 站在軌道上拍照, 而且還是背對列車行進方向...)
不過只有1月台這一側(安和路西側)的出入口有手扶梯, 2月台側的只有樓梯
回到站內剛好趕上下一班列車
==============
K08 新和國小
==============
為什麼覺得這表情有點驚訝? XD
由於已經來到人口稠密區, 除了站體本身有隔音牆之外, 路線沿途也一樣有隔音牆
往十四張方向出站有個小彎道, 過彎之後限速可達70 km/h
往雙城方向是個更急的彎道, 速限10 km/h
遇到彎道不錄影說不過去(?)
首先是靠近十四張這一端的列車進出
再來是靠近雙城這一端的列車進初, 過急彎的噪音非常明顯
出站晃晃, 出入口位在安和路東側
從地面看往雙城方向的急彎
目前看來高架路段的車站並不會有裝置藝術
而本站看來是有的, 不過是設在站外的地面
巷道應該是和輕軌一同開發的? 目前仍在工事中
回到站內
彎道真是個拍列車的好地方...如果沒那些柱子的話
搭上這一趟輕軌旅程的最後一班列車, 往十四張方向前進
隨著進入安心橋的範圍, 速限也跟著越降越低
==============
K09 十四張 again
==============
從早上出發開始算起, 經歷了大約四個半小時, 終於又回到十四張
下午三點多, 還是有不少人在排隊
沒有早上那種誇張的人潮, 轉乘口已經是開放的狀態, 不過依然要排隊
到這裡, 安坑輕軌全線9站走破!!
不過相較於現在滿滿的人潮, 很多人擔心正式營運後的運量會很難看
只能說到時候再來繼續觀察吧~
==============
最後順道逛一下十四張站的戶外平台
遠眺101, 之後要朝那個方向前進
還沒開放的腳踏車停車格, 但是設在這裡...?
環狀線南機廠的屋頂, 不開放的區域
其實這裡也是個放鬆的好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