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搭乘快速列車的話, 行程所花費的時間可以有效減少
不過因為中途這一座想要去逛逛的車站, 只有普通列車停靠
就只能硬著頭皮搭上普通列車了
======
柏原 (Q27)
距離久寶寺三站的距離, 大約七分鐘就來到了柏原
雖然眼前停靠的都是221系, 但都是六輛編成的普通列車
月台南端
猛一看會覺得本站有兩座島式月台, 而且中間還多一線可讓快速列車通過
竟然有4+4的列車停靠在3番のりば?
原來是回送・試運轉的, 這天真是頻繁遇上
另外其實就線型來看, 外側的4番のりば才是主線, 內側的3番のりば反而是待避線
所以推測快速列車通過時應該是走外側的4番のりば, 此時普通列車得停靠3番のりば
站名應該和柏原崇沒有關聯(無誤)
因為本站的1番のりば是由近鐵道明寺線使用
JR的站牌燈箱旁邊多了一個轉乘資訊的燈箱
月台北端有些微的彎道
往大阪方向的大和路快速正從通過線疾駛而過
本站也是採用橋上站舍的設計, JR和近鐵共用改札口
可以注意到地板上的近鐵標示做得實在是有夠密密麻麻的, 想不注意也難
接著來到對面的月台(1, 2番のりば)
月台的地面上還是貼了很多近鐵的標示
右手邊就是由近鐵道明寺線使用的1番のりば了
注意月台上設有刷卡機, 而且還有各式各樣超大超醒目的標示來提醒旅客
如果是要從本站搭乘近鐵, 或是搭乘近鐵從本站出站時, 都要在月台上額外刷卡
看起來這應該是和JR共用改札口, 所以必須得要多刷一次
話說1番のりば其實是個終端式的設計, 軌道和JR的也完全沒有相通
也難怪站內還有多出一條線給快速列車通過
JR側的2番のりば的南端
近鐵的站牌燈箱, 車站編號是N17
道明寺線是南大阪線系統的支線, 路線長度很短, 包含頭尾僅有三站
和JR同樣使用1067mm窄軌及直流1500V供電的規格
列車使用兩輛編成的6419系, 在道明寺與柏原之間往復運轉
在下一班車抵達前, 隨手拍拍JR的列車
這次來的是201系, 所剩下的編成數已經不多
大和路線是這款國鐵經典老電車最後的舞台, 有機會就且搭且珍惜
======
途中經過河內堅上, 站名前兩個字冠上"河內"是來自古國名
本站附近(其實也不能算很近, 要走一段路)有座古早的"龜瀨隧道"
不過因為崩塌, 隧道很久以前就被廢止
先前看過某位鐵道系youtuber的介紹, 感覺是值得參觀的地方
但似乎需要事前預約(有人講解? 所以日語苦手的話也是鴨子聽雷吧? Orz)
就沒有安排在這次的行程中了
也由於龜瀨隧道的崩塌
原本在一路沿著大和川北岸行走的關西本線, 後來在這一段改走大和川南岸
對應的兩座橋梁便是第三大和川橋梁與第四大和川橋梁
隨著列車通過第二大和川橋梁, 王寺就近在眼前
事實上這裡已經是屬於奈良縣的範圍了
======
王寺 (Q31)
大和路線之中第三座站名以漢字"寺"結尾的車站
由來是所在行政區的名稱"王寺町"(屬於奈良縣)
本站是大和路線中間的大站, 也是普通列車的終點
才剛下車就看到列車的前面行先表示已經改為JR難波了
同一座月台的另一面(3番のりば)
停靠著一樣是往大阪方向的大和路快速
月台東端往奈良方向, 可惜末端圍起來不能進去
遠處有個小彎道
月台北側, 一共分出四線
本站一共有一座側式月台和兩座島式月台, 編號由北往南為1~5番のりば
最北側的1番のりば(側式月台)由往奈良方向的快速列車使用
中間的月台則是由往大阪方向的列車使用
其中2番のりば停靠快速列車, 3番のりば則是普通列車
同一座月台上, 兩面站牌燈箱的標示略有不同
3番のりば這一側的除了法隆寺之外, 還多標示了和歌山線的畠田
月台西端, 話說月台兩端都有"龍田本宮大社"的廣告
車站南側有一大片電留線
當下有一些大和路線的201系以及和歌山線的227系
從2番のりば觀察對面的1番のりば, 可以注意到外頭有近鐵的電車
換到另一面3番のりば, 對面是和歌山線的月台
這才發現原來後面的電留線又藏了一大批221系
來到最南側的和歌山線月台(4, 5番のりば)
因為部分列車是和歌山線和櫻井線直通
所以還會看到"万葉まほろば線"(櫻井線的暱稱)的標示
站牌燈箱是紅色的
227系1000番台, 側面行先的圖案相當可愛
從這個角度拍攝電留線
月台東端的視野就不太好了
下一班大和路線普通列車是221系
位在車站正中央的跨線橋, 應該也可說是橋上站舍, 內部設有改札口
西側是付費區內連通各月台用, 東側則是付費區外自由通路, 可以往來車站南北口
從電光揭示板可以看出來, 和歌山線的列車密度比大和路線要低得許多
最後就來到1番のりば候車兼繼續隨手拍照
月台東端也是有很長一段空間不開放
看得出古早味的月台遮雨棚
由於普通列車只開到本站為止, 本站以東就只有15分鐘一班的快速列車
(實質上這些快速列車在本站以東都是站站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電光揭示板上除了大和路線, 也列出了和歌山線
那是因為有極少數的班次會在本站分割或是直通的緣故
信貴山的"鳥居", 也太華麗了
月台西端
JR車站的西北側就是近鐵的車站
本站是生駒線的終點, 也就是前一天搭乘近鐵時在生駒看到的那條路線
另外可以注意到, 近鐵站內的轉乘資訊還有一條"近鐵田原本線"
該路線是另一個系統, 和生駒線完全不相通, 得在JR車站的東北側的"新王寺"搭乘
對向往大阪的大和路快速, 這邊的也快來了
無意間瞄到地上有這個...是什麼啊?
準備上車
話說都到了快要中午的11點多, 才搭到大和路快速的班次
======
法隆寺 (Q31)
王寺的下一站, 是大和路線第四座, 也是最後一座站名以漢字"寺"結尾的車站
站名由來的法隆寺位在車站北方一公里多的步行範圍內
由於王寺以東只剩下實質為站站停的快速列車行駛, 沒有待避追越需求
從本站開始到奈良之前都是兩座側式月台, 2面2線的簡單配置
月台西端
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月台不斷墊高的歷史, 沒有墊高的區域則是封閉禁止進入
站牌燈箱
話說法隆寺的發音"Ho~ryu~ji"會讓人想到"Ho~ryu~ken"(誤)
不過其實"昇龍拳"的發音是"Sho~ryu-ken"啦
月台東端, 剛好對向的大和路快速來了
橋上站舍還做出了有古早味的屋瓦造型
改札口也有清楚標示著前往法隆寺的方式
可以從北口徒步20分鐘, 或是從南口搭巴士前往
(話說為什麼有一種剪剪貼貼的感覺啊??)
本站所在的行政區名稱很有意思, 叫"斑鳩町"
法隆寺一帶充滿了豐富的歷史元素, 可以列入下次的行程中
其實從上方觀察, 再搭配Google地圖的話
會隱約發現其實本站過去可能是兩座島式月台的配置
不過或許是如前所述, 因為不再有需求而撤掉了外側的待避線
回到月台候車, 15分鐘的班距算是還OK, 剛好夠在站內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