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轉眼, 時間已經差不多來到中午
雖然此時才走到大阪和京都的正中間而已
但受限於時間, 必須讓JR京都線的旅程進入尾聲
最多也只能在抵達京都車站之前, 再稍微掙扎地快速走馬看花一下
從高槻出發的同時, 可以很清楚看到右邊的引上線和通往車輛中心的連絡線
往京都方向的內外側線會從連絡線下面鑽過去
迎面而來的是開往網干的快速列車
和稍早看到的某幾班列車一樣, 其實該列車在野洲到高槻之間是站站停
可以注意到此時列車還沒抵達高槻, 前面種別表示已經切換成"快速"了
左手邊的車輛中心就是網干總合車輛所高槻派出所
本來最初的計畫是要錄影的, 但大概是餓昏頭, 竟然忘記了...
稍早"超車"過去的那一組289系, 出現在對向的外側線了
右前方出現了一群高大的橋墩, 那是新名神高速道路的高槻高架橋工程
沿線第二個僅設有一座島式月台的車站 - 島本
位在一個大彎中間的山崎, 線型之所以會這樣是為了避開左邊的山
左方的外側線冒出了一道白色的身影, 原來是特急"はるか"16號
同時稍早才見過的"紫式部"彩繪列車已經從京都折返回來, 準備來個交會
接著就這樣展開了一場普通列車與特急列車的競賽
想不到此刻普通列車竟然還取得領先!!
不過隨著列車即將到達長岡京, 戰局有了變化
不需要停車的"はるか"揚長而去, 讓普通列車只能望著車尾燈興嘆(無誤)
======
長岡京 (A35)
下車的一瞬間有快要被烤焦的感覺
在月台北端目送列車出發, 這時才發現原來列車是225系+223系的組合
說時遲那時快, 馬上又有兩列特急列車同時通過外側線
一列是"サンダーバード"用的683系
但這個時間點通過好像不太對, 難道是"サンダーバード"16號誤點?
至於另一列...咦? 又是回送的289系?
果然289系往左邊彎了出去, 要經由連絡線開往車輛中心
這時可以注意到遠處有一列221系正從車輛中心駛出
回到車站本身
又是熟悉的兩座島式月台, 然後將外側線封住的配置
站名顯示著當地與眾不同的身分
隨著桓武天皇從平城京遷都至長岡京, 此地一度成為日本的首都
然而長岡京作為首都的時間很短, 僅僅不滿十年就又遷都到平安京了
另外有趣的是, 本站在1931年開業的時候, 站名是"神足"
雖然長岡京市在1972年就設立了, 但本站一直到1995年才改名為"長岡京"
月台南端的景象, 左邊是三菱的廠區
快速出站走一走
從西口出來有人行陸橋連接附近大樓
跨站式站房的改札口, 電光揭示板顯示著往大阪方向的列車都誤點了
回到月台上
話說1番のりば外側還另外多出了一線, 不知道是什麼用途? 以前的貨物線?
對向的關空特急"はるか"25號呼嘯而過
準備搭上這12輛編成大陣仗的列車, 繼續前往下一站
路過車輛中心"吹田總合車輛所京都支所", 這次記得要錄影了
======
向日町 (A34)
沒想到下車拍列車的同時, 被坐在車門旁的小姐反蒐證(誤)
目送列車出發
對向的特急"サンダーバード"18號通過
本站也是有兩座島式月台, 但是封閉的外側也是有多了幾線的樣子
從月台北端可以看見下一站"桂川"的月台
右邊有一條爬高的連絡線, 最後會跨越整個複複線到最左邊, 之後連接到京都貨運總站
而從京都車站30番のりば始發的"はるか"班次也是經由該線連接到下行的外側線
本站在1876年官設鐵道從大阪往京都方向延伸開業時, 曾經是京都側的終點站
雖然所在行政區已經在1972年改制為向日市, 但站名還是維持最初的向日町
話說本站的月台遮雨棚真的是短得不像話...
從月台南端稍微可以瞄到一點剛才經過的吹田總合車輛所京都支所
相較於對向列車只有八輛, 這邊又是12輛的大陣仗
很快就來到近在咫尺的桂川
這是沿線第三個, 也是最後一個僅設有一座島式月台的車站
僅僅距離前一班車才數分鐘的時間, 對向又冒出了下一班列車
前方紅色橋身的高架橋, 就是先前提到連接京都貨運總站的連絡線
此時特急"はるか"18號從左邊超車, 而有一列221系正從連絡線經過
最左方的連絡線漸漸降回平面
錄一段前面展望
本來最初的計畫是還要在西大路下車看看, 畢竟上次來已經是差不多七年前了
不過時間已經嚴重失控, 只好放棄這一站
最後再錄一段西大路到京都之間的前面展望
可以看到左手邊的京都貨物總站以及才剛出發的"はるか"27號
======
京都 (A31)
從大阪出發開始算起, 經過了四個多小時, 終於到達京都了
如果搭乘新快速的話還不用半個小時...XD
目送列車出發的同時, 剛好旁邊也有貨物列車正在通過
先前超車過去的"はるか"18號早就抵達30番のりば
稍後將擔綱下一班開往關西空港的"はるか"29號
"サンダーバード"21號抵達0番のりば
原本出狀況的新快速班次, 也恢復正常運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