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為北海道鐵道發祥之地的手宮線, 是這次前來小樽的重點目標之一
而在參觀了位在原本手宮車站以及基地的小樽市總合博物館本館之後
除了觀賞運河沿途風光之外, 也同時利用步行的過程
順道探訪保存狀況還不錯的手宮線跡 - 只是大雪帶來不少麻煩就是了

======

關於"手宮線"這個名稱, 得從其前身"官營幌內鐵道"講起
1880年, 作為北海道第一條鐵道路線, 官營幌內鐵道的手宮到札幌路段先行開業
後來在1882年又進一步延伸到現在三笠市境內的幌內, 自此開始得以將煤礦運送至小樽港

這條路線接著在經歷過私營的"北海道炭礦鐵道"時代以及再度收歸國有化之後
到了鐵道院時代的1909年, 南小樽(當時為第一代的小樽車站)到岩見澤之間路段劃入函館本線
岩見澤之後的路段稱為幌內線, 而手宮到南小樽之間則成為了這次要探訪的主角手宮線

儘管位在首尾兩端的手宮線以及幌內線先後在國鐵末期的1985年與1987年廢線
不過兩端均有相當程度的鐵道設施及車輛保留下來, 並設有博物館或是紀念館
考量到幌內那一端的交通相當不易, 首次的北海道之行就只鎖定小樽這一端的手宮線來探訪

======

從本館手宮口離開之後, 在運河公園附近晃了一陣子
接著來到位在舊日本郵船小樽支店西北側一帶的平交道
從平交道的狀況可以看到軌道被完整保留了下來, 但此時道路兩側的路廊卻被大雪淹沒, 無法行走
不然這條路廊其實和公園有相同的作用
 

由於途中都是走運河側, 一直到了下午才來到中央通上的平交道, 繼續手宮線跡的探訪
再度試圖接近手宮線跡

或許是手宮線從路線建設到使用的蒸氣火車都來自於美國
這邊還特別設置了H.K.Porter的logo造型解說牌, 以圖文的方式對手宮線的歷史做簡介
由於這邊的積雪沒有那麼深, 很多人跑到路廊裡面玩耍及拍照留念


已經沒有火車的平交道, 不用停車再開


遠眺中央通盡頭的小樽車站


看著很多人在走, 這次決定鼓起勇氣, 沿著路廊一路往南走
不過雪地真的很滑, 最好是踏在既有的腳印上比較保險, 否則很容易踩空


出現神奇的狗狗?


位在手宮和南小樽之間, 曾經有一站"色內驛", 後來變成"色內仮乘降場"(臨時站)
不過本站早在1962年就已經隨著手宮線客運結束而廢止
而現在這座車站造型的休憩所是在2001年設置的
色內驛


來到了日銀通, 走進路廊的遊客多了起來



從日銀通繼續沿著路廊往南走, 雖然還是有滿滿的腳印, 但走起來依然提心吊膽


終於來到了最後一哩路, 不過此時已經剩下中間有腳印, 而且是真的隨時會踩空, 不能再走了
只好趕緊找旁邊的路先下去, 改走附近的巷子比較保險


來到了位在壽司屋通路口的階梯, 過去這裡有一條鐵路橋跨越壽司屋通, 不過已經隨著廢線而拆除了
想說爬上來看一看...結果在雪地裡摔了一屁股, 幸好在雪中摔倒不太會痛 XD
壽司屋通的階梯


想像一下曾經存在的鐵路橋, 再往前就是即將與函館本線會合, 通往南小樽的路段了
只是看那恐怖的積雪程度, 再加上時間也不早了, 探訪就到這邊為止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uting 的頭像
    Houting

    Remember, the Force will be with you, always.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