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篇)
終於來到了這次行程的最後一站 - 鶯歌車站
應該也是目前台鐵在新北市境內最西端且最南端的車站(冷知識?)

乘著1197次區間車, 在1B月台下車
鶯歌車站

話說這個燈箱的高度還蠻低的, 很久沒注意過這種東西, 是正常的高度嗎? @@
燈箱高度出奇的低

1月台往車站西南方看出去
車站西側

車站本身已經改建成跨站式站房
兩座島式月台的頭尾位置並非在差不多的位置, 而是有錯開
1月台的"重心"偏西南側, 2月台的則是偏東北側, 不知道為何這樣設計?
跨站式站房

1月台旁靠近後站前站這邊的一條側線, 停了一輛35F20159平車
35F20159平車

一旁的止衝擋
站內的止衝擋

對向進站的EMU800


1月台往車站東北方看出去
車站東側

旁邊有一座車庫(?) 裡面看來有一些貨車和不明的車輛
旁邊有一處車庫(?)

接著到對面的2月台看看
跨站式的站房, 裡頭正展示著全國最大茶壺, 是鶯歌當地的作品喔
(這個可以實際上拿起來用嗎? @@)
站房內的展覽品

北上的510次莒光號, 由E224拖著一串手折門的老車廂
拖著莒光號的E224

色差真是超明顯的, 前面這輛比較鮮艷的是35FP1000型
又是明顯的色差

後面幾輛褪色(誤)的包含了35SP32750型, 原本是觀光號客車, 可見年紀多麼古老
原來是多種款車廂混搭啊~
側面的指示器快飛走了(誤)

2月台和前站後站之間還有幾條股道, 停著35G20135和30G2008兩輛敞車
35G20135敞車
30G2008敞車

先前在1月台旁看到的車庫, 原來那些不明的車輛是工程維修車
先前看到的車庫

一列南下的EMU800區間車又要進站了
在通過兩條鐵軌的接合點時, 那個噪音超級超級明顯...

列車通過時的噪音源


牆壁上的巨幅畫作, 描述鶯歌在地的特徵
後面的背景不用多說, 應該就知道是著名的"鶯歌石"
牆上的巨幅畫作

最靠近前站後站的股道, 停了三輛調動機: DL-2508, DL-2503, 以及DL-2008
從外頭漆上的標示可以看出DL-2500型和DL-2000型的性能差異
三輛調動機
DL-2508
DL-2503
DL-2008


到了該出站晃晃的時候了
查了一下地圖看附近有什麼地方賣涼的之後, 決定從後站前站(文化路側)出站
從文化路側出站

從鐵道下方穿過的這條路
只能說這個環境對行人 超 級 不 友 善, 行人只能和往來的車輛爭道
不過我看這麼狹小的空間, 大概也沒救了吧...
對行人完全不友善的環境

荒漠中覓得甘泉
炎炎夏日, 能夠來一杯俗又大碗的芒果沙, 真的是太幸福了~
來杯芒果沙

繼續往老街方向前進, 途中遇到這尊高大的橋墩, 原來是捷運三鶯線的工程
工事中的捷運三鶯線

來到了老街, 不過這次沒有要在這邊逛, 就只是路過而已
路過老街

走著走著, 突然看到了一座人行天橋, 感覺似乎有點看頭
這座天橋看來不錯

果然是個拍列車的絕佳地點
看來是極佳的拍車地點

話說左手邊有一條非電氣化的謎之路線
原來這是小時候就已經聽過大名的"中興一號特種支線", 從鶯歌分歧出來前往某個營區




一邊喝著芒果沙, 一邊在天橋上拍拍列車, 可惜這個時段沒有區間車以外的列車
話說這個天橋還蠻熱門的, 很多家長都帶著小朋友們來天橋上看火車
不過相對的, 天橋兩側的視野好, 相對上就是護欄的高度並不高, 要自行注意安全




到了返回車站的時候了, 這次改走前站後站(建國路側)
嘿, 前後站的外觀做得一模一樣
(補充: 後來看了鐵道事務所的影片, 才發現我也搞錯前後站了, 原本後站區域如今熱鬧多了 XD)
從建國路側回到車站

在2A月台等待回家的班次, 這一趟的旅程也來到了尾聲

2194次區間車


不得不說之前已經習慣搭EMU800, 所以搭到EMU700的時候總覺得很不對
一來少了車門附近那座有吊環的圓形管子, 車內很擠的時候很麻煩
二來沒有顯示哪一側的車門會開啟, 感覺就差了很多

總之在列車長要頻繁走出來開車門, 每一站都得扭著身子讓路的情況下, 一路站回了松山
回到松山車站


晚餐就繼續捧場一下便當局吧
來一份已經好久沒吃過, 但是依然俗又大碗的60元排骨便當
話說這外盒的圖案是八斗子車站, 看來是有在更新的呢~
晚餐就來捧場一下便當局
好久沒吃$60的排骨便當了

終於把縱貫鐵路在大台北地區的車站都給走上一遍了
也許受限於列車班次密度, 其它地方很難再繼續這樣"站站停"下去
不過還是可以開始想想接下來的目標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鶯歌 台鐵 排骨便當
    全站熱搜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