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合體
時光飛逝, 距離當年入手EOS 550D已經過了有11年以上
中間Canon也陸續推出過許多從高階到入門級的DSLR, 但是都忍住沒有出手
一直到最近, 才終於下定決心要購入Canon入門級別最新的EOS 850D, 做為人生的第二台DSLR

事實上, 距離EOS 850D在台灣上市, 已經過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尤其最近幾年無反光鏡相機崛起, 甚至Canon的對手Nikon更是早早就不再開發新款APS-C機種
起麼那為何還要在這個時間點去買有反光鏡的DSLR?

如果要問我這個問題的話, 那麼剛好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答案
由於現在Canon已經轉為大力發展新的RF接環全幅無反光鏡相機系統
傳統的DSLR極有可能不再繼續發展和生產
尤其先前Canon已經證實, 全幅機最高階的旗艦機將會停留在EOS 1DX Mark III
因此推論目前市面上這些各個等級的產品也不會有下一代
可以說是DSLR正在消失中, 如果想要有新的機身的話, 此時再不買, 以後可能什麼都沒有了
目前還能買到的最新的中階機是2019年的EOS 90D, 入門機是2020年的EOS 850D
而高階機的產品早已經停留在2014年的EOS 7D Mark II, 看來更不會有下一代
EOS 90D成為實質上還有新品的最高階APS-C DSLR
(一直打EOS好累, 下面決定省略了)

當初入手的550D, 有很多規格都成為後續百D產品線的標準
包括那片18MP CMOS的感光元件(一直到700D都還是18MP)
還有機背上那3.0吋104萬點, 長寬比3:2完整對應照片比例的液晶螢幕
而Canon雖然也常常被戲稱為"擠牙膏"
但相較於當年真正的牙膏廠Intel, Canon幾乎在每一代的百D都有明顯的進步(700D除外)

600D (2011):
機背液晶螢幕升級為可翻轉, 讓取景角度大幅增加(包括自拍)

650D (2012):
9點對焦點由只有中央十字升級為全部十字, 機背液晶螢幕升級為電容式觸控
處理器升級(DIGIC 5)且導入Hybrid CMOS AF, Live view的對焦速度提升許多

700D (2013):
除機身軟體外, 硬體沒有更新, 但搭配鏡頭的對焦馬達升級為STM, 錄影性能大增

750D (2015):
對焦點由9點全十字升級為19點全十字, 感光元件升級為24MP
處理器升級(DIGIC 6), Live view對焦也升級為Hybrid CMOS III
這一代還有一款760D, 增加了一些中階機種才有的配備
包括速控轉盤以及機頂螢幕(但尺寸較小, 顯示資訊也較少)

800D (2017):
對焦點升級為與當時中階機相同的45點全十字, RAW buffer大幅增加
處理器升級(DIGIC 7), 錄影上導入FHD 60fps
Live view對焦也升級為中階機才有的Dual Pixel AF, 對焦速度再度提升
這一代也有一款"偽中階"的77D, 而且相較於760D, 還多了AF-ON按鈕

850D (2020):
再次升級了處理器(DIGIC 8), 錄影功能加入4K畫質(但非常雞肋)
但不像前兩代, 這次只有850D一款產品
不過850D相較於800D, 在規格上比較像是77D(只是拿掉機背螢幕)
而除了AF-ON按鈕和速控轉盤之外
850D還具備了和中階機90D相同的測光系統和EOS iTR自動對焦功能

綜觀以上的歷史, 其實之後幾乎每一代都是很有感的升級
(尤其當年在秋葉原玩過650D/700D那大幅進步的可翻轉觸控螢幕和Live view對焦...)
只是每一次都忍住決定不要出手, 一直到現在DSLR看起來即將走入歷史
才終於"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XD
另外也可以注意到一點: 原本每年都會有新機種推出, 漸漸地變成兩年, 最後甚至差了三年
只能說DSLR和無反光鏡相機系統的發展真的是此消彼漲

原本一開始覺得乾脆就找最便宜的平輸貨入手就好
但後來想想畢竟相機是要用很久的, 多花一點錢買保修的公司貨還是比較保險之舉
不過話說回來, 因為距離850D上市已經超過一年半, 不單是各大購物平台的公司貨已經不多見
就連拍賣網上有刊登公司貨的店家, 其實可能都已經沒有貨
例如之前曾經洽詢過當初購買550D的店家, 得到的答案是剩餘庫存都已經被人訂走
且之後應該都不會再有貨進來(意思是850D應該停產了!!)
最後在購物平台上找到有貨的店家, 雖然總價比拍賣高些, 但贈品還蠻有價值的, 於是就催啦~

對了, 許多人會拿850D和晚幾個月上市的M50 Mark II來比較
兩者在許多規格上相同, 但價位差很多
個人認為M50 Mark II的確有非常好的c/p值(如果要拍影片的話, 真的是超級划算的)
但畢竟850D是DSLR, 光是那體積和反光鏡系統就不可能不算錢(?), 且還給了不少中階機的功能
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台灣的850D定價太貴了, 和M50 Mark II的價差是國外的兩倍
幸好不少店家開出來的價格會合理許多

至於為何還是要選擇850D而不是其它機身的理由
1. 習慣用光學觀景窗, 且無反光鏡相機續航力不好(多帶幾顆電池不是重點), 加上還得用轉接環
所以不選擇EF-M接環的APS-C無反光鏡相機(M50 Mark II / M6 Mark II, 後者甚至沒有電子觀景窗)
2. 基於同樣需要轉接環的原因, 且EF-S鏡頭在全幅機上沒啥搞頭, 所以也不選擇RF接環的相機
3. 雖然同為APS-C DSLR的90D很強大, 但是重量多了將近200g, 想想還是放棄 - 價錢倒不是重點
(別以為區區200g沒什麼, 其實在外面走一整天的話就差很多)
4. 全幅DSLR? 想太多, 不要說EF-S鏡頭沒搞頭, 是根本不能接好嗎?

下訂後抱著忐忑不安杞人憂天的心情, 直到店家用黑貓宅急便把相機送到家裡
感覺這盒子好像有點大?
百D系列最新一代的EOS 850D

拿出550D的盒子一比較, 850D的還真的大了一號
要知道550D那個是雙鏡組的盒子(不知道單鏡kit的有沒有比較小就是?)
而這次購買的850D是搭配18-55 STM單鏡kit
盒子有點大

看起來盒子大也是有道理的, 因為內部擺設不同, 這次分成兩層的擺盤
上層是背帶, 電池, 充電器, 說明書以及保卡, 下層則是機身和鏡頭, 保護得不錯
不過個人還是覺得這樣的空間配置有點奢侈 XD
原來內容擺設不太一樣, 盒子裡面分成兩層


機身和鏡頭現身
鏡頭是在前一代800D推出時就一同登場的EF-S 18-55mm f/4-5.6 STM
和隨著700D登場的第一代EF-S 18-55mm f/3.5-5.6 STM相比, 最大光圈略有縮小
但收納時的長度也明顯縮短(不過按照規格上來看, 重量倒是有點略增)
附帶一提, 機身是日本製, 鏡頭則是台灣製
機身與鏡頭

機身和鏡頭合體
合體

乍看之下百D就是百D, 遮住型號的話應該分不出誰是誰
那麼就來和早了10年登場的大前輩550D來比較一下

兩台雖然都黑黑的, 但其實感覺上不太一樣
550D的黑色感覺比較有光澤, 摸起來比較滑溜(?), 而850D比較像消光黑, 摸起來比較粗
另外這兩顆18-55都已經縮到最短, 可以看到新鏡頭明顯短了一截(雖然舊鏡頭有裝保護鏡)
和前輩550D比一比

當然伸到55mm端就差不多了
拉到55mm端就差不多

機背最明顯的差異當然就是那個可翻轉觸控螢幕
不過實際上按鈕的位置或是內容也有不少差異
首先全部的按鈕都變成圓形的, DISP跑去機頂, 原本的位置變成INFO(比較像功能拆分?)
曝光鎖往右下角移動, 原本的位置改為新增的AF-ON
而四個方向鈕整合進速控轉盤, 整體尺寸變得比較小(不過操控起來沒有問題)
也因為有速控轉盤, 因此不具備以往入門機的Av按鈕
另外要說一下我最不習慣的, 就是觀景窗下方可以用來自動開啟關閉螢幕的感測器沒了
(我知道很久以前的某一代就拿掉了, 但實際上就真的很不習慣)
機背比一比

機頂差異最多的部分應該算是轉盤了, 錄影選項很久以前就改為整合在電源開關上
轉盤整體段數減少許多, 且改為無限循環
原本550D每一段針對特殊場景的功能, 在850D上都改為需要操控螢幕進入子選單選擇
當然850D還有新增許多包括創意濾鏡, HDR之類的功能, 這個以後有空再來玩玩看(?)
另外機頂這邊也多了一顆對焦功能的按鈕
和機背那一顆不同的是, 這一顆能夠在對焦點模式間做切換
而機背那一顆則是用來在該模式下選擇不同對焦點
對了, 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來850D的握把比較深, 握持的時候明顯有感
機頂比一比

最後來看一下底部, 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電池槽的設計了
底部差異也很明顯

從750D開始, Canon把百D的電池從LP-E8改成LP-E17
尺寸上明顯變得小一圈, 而帳面上的電量從1120mAh縮減為1040mAh
倒是根據Canon的官方資料, 相機續航力卻不減反增, 是因為科技的進步?
不過以一般使用者的角度來看, 最麻煩的就是沒有便宜的副廠電池可用
而且電池不能通用也是當初忍住沒有購入新機身的原因之一
(號稱"全解碼"可用原廠充電器的副廠電池比LP-E8時代的貴多了, 除非不要用"全解碼"的)
電池的差異

比完了機身, 說明書也要比一比...
550D當初有給兩本說明書, 一本薄一本厚, 其中厚的這本是完整的正體中文操作手冊
而850D就只有薄的(內容還是簡體字...), 要完整的正體中文操作手冊請到官網抓PDF
沒有完整的使用說明書了

連背帶也要比!?
不過850D的背帶還真的比較細些, 也稍微短些(總不能說是因為850D比較輕吧?)
然後也少了一塊不知道是不是用來擋觀景窗的東西(好像也沒特別用來擋過, 實在不太清楚)
背帶的差異


最後來展示一下店家給的贈品, 還真是琳瑯滿目, 比買550D那次還多了不少東西
雖說像是清潔組吹球快門線甚至讀卡機這些已經有了, 算是比較雞肋一些
但除此之外, 光看記憶卡和副廠電池及充電器就有一定的價值了
(副廠電池應該是所謂"半解碼"的? 只能用副廠充電器, 但裝在相機上能夠正常顯示電量)
因為整套買下來如果算上刷卡回饋, 和網拍店家單純只有機身鏡頭的價差不到$1000
全部加起來還是比較賺的...吧(?)
店家贈品

補一張裝上遮光罩的樣子
STM鏡頭的特色就是內對焦, 遮光罩也從以前的圓形換成蓮花形
不過原廠貴鬆鬆, 所以還是用副廠的; 目前副廠遮光罩都買JJC的, 有一定的品質, 算是俗擱大碗
(唯一買過的原廠遮光罩是24mm餅乾鏡的, 不過那基本上很像個金屬環...XD)
裝上副廠遮光罩

===============================================================

確認機身鏡頭都正常運作無誤之後, 接下來就等周末外出來實拍測試了
不過在那之前, 先在家裡簡單小試一下
只是開機後...預設語言竟然是英文而不是中文?
(不過其實我忘了以前550D預設是不是中文 XD)
然後現代的觀景窗果然很進步, 能顯示的資訊比當年多了許多

雖說Canon導入了新的C-RAW, 能夠在幾乎不減損畫質的情況下有效降低檔案大小
不過在試拍期間都還是先來試試機身JPEG直出好了

第一張編號IMG_0001的照片就來拍一下前輩吧
話說一開始對焦時就覺得"耳朵"不太習慣 - 這是指"嗶嗶"的合焦提示音
550D的聲音來源大致上是位在機身的中間, 而850D則是明顯在機身左側
偏偏我拍照時又是用左眼來看觀景窗, 因此現在只有靠左耳在接受對焦的提示
至於反光鏡和快門聲, 和550D完全不同, 而和印象中的700D較接近, 聲音較低沉"紮實"(?)
第一張照片就來拍前輩吧

接下來試試高ISO
自從當初750D把感光元件換成24MP CMOS之後
從網路上的評測可以看出百D的可用ISO比過去提升了至少一級
而就下面這兩張測試, 同樣都是手持拍攝
一張ISO6400, 一張ISO3200, 光是用肉眼看, 其實我看不太出來差異
來測試一下高ISO, 第一張是6400
第二張是3200

因為原本預設的色調還是太清淡了, 接下來就如同550D, 套上慣用的風格檔
這邊也試著和550D比較一下高ISO的差異
依照個人以往的經驗, 550D在ISO800以內畫質都還OK, 到了ISO1600會有明顯下降
至於ISO3200那真的是低光源時不得已的選項(ISO6400? 不要開玩笑了)
雖然網路上早就有評測文可以參考
但個人還是很好奇, 究竟850D在使用了新的感光元件和處理器的情況下, 表現又是如何?

首先是550D搭配EF-S 18-55mm f/3.5-5.6 IS, ISO3200和ISO6400各一張
ISO6400畫質上有明顯的降低, 顏色看起來有點跑掉(那個不知道是稱為雜訊還是噪點)
550D, ISO3200
550D, ISO6400

再來是850D搭配EF-S 18-55mm f/4-5.6 IS STM, 也是ISO3200和ISO6400各一張
也許在縮圖上看不出來, 但實際上兩者畫質看不出來有明顯的差距
甚至550D在ISO3200就已經浮現的綠色色塊, 850D在ISO6400時仍然感覺不出來
因此個人覺得可用ISO不只提升了一級, 搞不好有兩級也說不定
(兩台機身的高ISO消除雜訊功能皆設為標準)
850D, ISO3200
850D, ISO6400

題外話, 雖然鏡頭上標示的最短對焦距離都是0.25m, 但在上面的實驗中
新的STM鏡頭在同樣拉到55mm端時, 對焦距離硬是長了些, 於是拍出來的視角有差
這個問題之後再找時間來做更深入的驗證

*補充更新*
後來看了規格, 才發現原來這新鏡頭的放大率是0.25x, 比舊鏡頭的0.34x小了一號
看來是為了縮尺寸所帶來的結果, 不過平常使用上應該是不太有影響
題外話, 這18-55系列放大率最高的是第一代的STM, 根據官網的資料高達0.36x

另外, 以往拍攝模型的時候, 總覺得不管怎麼擺
會有一種感覺像是"左右端焦距不同"(?)導致變形失真的情況, 因此這次也要來比較一下

同一輛クハユニ56002, 用550D和850D搭配各自的18-55拍攝
不確定是不是自己的錯覺(?), 但總覺得同樣是機身直出JPEG, 850D拍出來的比較OK
或許之後要再個別都搭配餅乾鏡來比較一下才比較合理
クハユニ56002
換回18-55 STM, 測試拍模型時是否感受到變形

===============================================================

終於等到周末了, 最近都是炎熱的好天氣, 相當適合出門踏青
趁這個機會帶媽媽出去散散步, 也順便測試一下850D
(雖然700多頁的說明書才看了約20%, 不過還是先硬著頭皮上吧)

首先來到花博公園美術園區, 先來拍個花兒看看
個人覺得和550D相比, 850D + 18-55 STM的畫質是有所提升的(應該不是心靈分數)
來到花博公園, 先來拍個花


以前遇到需要請人用550D幫忙拍照的時刻, 如果是不懂DSLR操作的人, 那就有點麻煩
(還記得之前在京都請妹子幫忙拍照, 光是想著要怎麼解說就絞盡腦汁 Orz)
畢竟550D雖然有Live view, 而且也有偵測臉孔並且對焦的功能, 但真的就是超慢...
現在就不同了, 對焦的速度快了好幾倍, 幫忙拍照的人只要專注構圖然後按快門就好
請媽媽幫忙來一張

讓窮人的超廣角, EF-S 10-18mm f/4.5-5.6 IS STM也出來透透氣
也讓窮人的超廣角出來透透氣



再把鏡頭換回EF-S 18-55mm f/4-5.6 IS STM
畢竟今天主要還是想測試一下這一顆搭配850D的效果...雖然真的不夠廣角
換回新的18-55 STM

可以看到散景和以前的EF-S 18-55mm f/3.5-5.6 IS有很明顯的不同
散景的表現和以前的18-55很不同


穿過中山北路到對面的圓山園區看看
到對面的園區續戰

春暖花開, 到處都可以看到辛勤工作的小蜜蜂
平常我都是拿長鏡頭在拍, 這次用的可是18-55, 這樣就知道湊得有多近了
這邊都是使用中間的區域做自動對焦
粗略估計對焦清晰的成功率一半一半(可能我實在太想對焦在複眼上, 但可遇不可求)
嗡嗡嗡~

四處隨便走走隨便拍拍, 個人覺得高反差的時候表現還算不錯

高反差時的表現還不錯
不知為何就很想來一張
今天出來玩的人好多

真正的埋頭苦幹
真正的埋頭苦幹

光禿禿有一種冬天的錯覺, 實際上是30度高溫的天氣
光禿禿的但卻有30度高溫

本來正愁要如何測試850D的錄影自動對焦, 畢竟沒有很合適的標的物
後來想起來辛勤工作的小蜜蜂們, 嘿嘿...
而在錄影的過程中, 螢幕上確實可以看到蜜蜂的身上不斷出現小小的對焦框


接下來要來測試一下長焦段時的對焦能耐
換上剛送修回來的EF-S 55-250mm f/4-5.6 IS II
效果確實還不錯, 尤其是有人臉的情況下, 雖然不敢說一定真的對準眼睛, 但相去不遠
最後換上55-250來測試對焦能耐




現場蠻多人遛狗的
其實本來也想測試狗狗奔跑時的對焦狀態, 但沒有遇到很好的機會
唯一的一次遇到有狗狗們追逐時, 卻忘了把轉盤轉到Tv...Orz



其實車子後面有一位小朋友在推車
這應該不是在預習車子顧路的時候的處置措施吧...@@
小朋友顧路推車中(?)

準備回程的時候走過陸橋, 就順道試試抓一下行駛中的車輛
在橋上試試追焦



今天的空氣品質還不錯, 從遠方拍攝圓山大飯店還蠻清晰的
空氣品質還不錯

離開前來試試拍鳥, 剛好這隻斑鳩一直停在頭頂上, 那麼就是你啦
只不過雖然牠都不太會亂動, 但拍了許多張照片, 也不是每一張都能對焦到眼睛上
看來還得再研究研究說明書...
離開前拍個斑鳩

===============================================================

吃飽喝足, 剛好太陽也下山了, 就來測試一下夜間的效果
首先就來民權大橋上試試長曝光
不過很糟糕的是, 晚上不但風有夠大, 而且大車開過時橋面的晃動有點嚴重, 導致長曝常常糊掉
以前那樣挑戰30秒的長曝完全不可行, 只好開到ISO200並且縮短時間, 幸好這樣還是看得出星芒
由於光圈設計的不同, 18-55有無STM的版本間, 呈現的星芒效果也不同
晚上在民權大橋上測試夜拍長曝


最後來試試ISO6400下的手持夜拍
最後來試試手持夜拍

換成55-250, 看起來ISO6400確實算是可用的(是我標準太低嗎? XD)
換上55-250試試



有了850D這項利器, 相信接下來在各種拍照和錄影的場合都會更加輕鬆
當然也要趕快花時間把說明書整個讀完
而550D就可以有更多時間躺在防潮箱中休息了(雖然平常已經休息很多了...XD)

===============================================================

補充: 後來突然想到, 先前長曝的時候犯了一個低級錯誤 - 忘記關掉IS
於是隔了幾天又跑回橋上再試一次

有鑑於先前長曝的時間並不夠久, 猜想可能也是導致星芒不夠明顯的緣故
於是這次參考了以前的設定 - f/14, ISO100, 30秒, 當然也要祈禱不要被晃到(很難就是了)
只是結果看起來在晃動並不嚴重的情況下, 星芒依舊不怎樣, 看起來雜亂雜亂的
最好的狀況出現在18mm廣角端, 但也不是每一個光源都好
就像下圖只有右手邊觀山河濱公園的路燈看起來有比較好的星芒
想起來之前犯了低級錯誤 - 長曝忘了關掉IS

在比較望遠的情況下, 星芒的表現就不太行了
看來儘管新的18-55 STM用了七片圓形光圈的設計
但實際上在星芒的表現上, 個人覺得還不如原本那顆舊款18-55的六葉風車狀星芒好看 Orz
這次一律長曝30秒


最後是想說要不就換到橋的北側, 這裡望出去可以看到許多間距拉得夠開的路燈
也許在這裡長曝會有比較明顯的星芒...
嗯, 看來是我想太多了, 而且這邊晃動的程度更嚴重
換到橋的北側


依照目前的實驗結果, 這顆新版的18-55 STM可能不適合長曝拍星芒
當然也許是我有什麼地方沒考慮到, 焦距或是時間設定沒辦法達到最佳狀態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Canon EOS 850D
    全站熱搜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