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西子灣回到渡輪站, 想不到已經是下午了
算了一下, 接下來能待在旗津的時間也不會太多
看來也只能有多少走多少了
相隔17年後再次搭乘往旗津的渡輪
不同的是, 這次可以來到上層的客艙內, 吹著冷氣休息
很好, 座椅下確實都有救生衣(杞人憂天?)
雖說是早早就上船來吹冷氣
不過實際上要再過十多分鐘才真正等到開船
乘客也從一開始的小貓沒幾隻, 到開船前突然暴增到接近滿席
相較於等待開船的時間, 渡輪實際行駛的時間很短, 一下子就來到了旗津
後面這裡的視野比較好, 不過相對的也沒有冷氣吹
17年前就是帶著老豪邁這樣過海的
除了通勤的以外, 也有不少人是拖著大小行李前來旅遊的
來到了旗津, 二話不說當然要直奔闊別17年的旗後燈塔
走著走著就遇到這條二選一的T字路口
向左走? 向右走?
向右走的結果是...此路不通!!
天啊, 出發前明明才查過施工已經結束了, 想說應該也驗收完了吧?
結果竟然還在等待驗收中!!!!
沒有辦法, 剩下另外一邊的旗後砲台了
幸好這裡沒有封路, 不過還是得爆汗往上爬一段才到得了
雖說一樣是位於港口的咽喉處
不過旗後砲台就不若另一側的哨船頭砲台那樣有特別整理過並且找人看顧了
儘管砲台規模比較大, 不過看著一間一間兵房大門深鎖, 多少也有點空虛的感覺
在旗津這一側, 砲台所在的地勢應該是僅次於旗後燈塔
良好的視野當然也是不在話下的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砲台的布局
砲台南側的四座砲座清楚可見(可以看到半圓形的遺址)
不過這裡並沒有像哨船頭砲台那樣, 放置復刻版的大砲
由於視野良好, 這裡是個拍照的好地方
不過因為四周並沒有圍欄, 在高處拍照務必留意腳下
話說其實砲台外側還有一條有些"秘境"感的小路
本來想說也許可以通往燈塔, 但事實證明想太多了...
既然確定與燈塔無緣, 就下山回到旗津鬧區覓食吧
幸好這次沒有被Google map給晃點, 找到的素食店家有人在, 而且願意幫忙煮午餐~
吃飽飯有力氣繼續走了
這條從渡輪站直通海岸的廟前路還真熱鬧, 很有觀光夜市的感覺
在這條路的盡頭附近有一棟很美麗的建築
那就是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旗後教會
不過此教會一百多年來經歷改建與整修, 已經不是最初1865年建造時的模樣
試著拍攝教會全貌, 結果完全辦不到
因為教會周圍已經被滿滿其它建築物給包圍了
路的盡頭是旗津豐收廣場, 距離海岸只有一步之遙了
什麼!? 光劍!???
此時腦中不由自主浮現了"帝國進行曲"的旋律以及光劍揮舞時的嗡嗡聲
沿著海水浴場邊的人行道一路慢慢往南行走
雖然從附近的街上疑似傳來打雷的聲音
不過絲毫不影響頭頂上太陽的威力, 所以編織草帽還是乖乖戴著
在大熱天下走了約莫一公里多, 來到了下一個景點 - 彩虹教堂
不愧是知名的景點, 許多人在這邊擺pose拍照留念
這種逆光的高反差忘了要直接開HDR拍成JPG, 失策
不過回來仔細看才發現, 除了天空有"耶穌光"之外, 中間那座門的上頭還有隻鴿子 XD
來拍照的人越來越多了, 甚至還有帶著專業燈光來的
不知道他們是要來拍什麼的?
一旁的扶輪社雕塑
遊客中心旁的大廣場, 附近有滿滿的鴿子
是說後來有人專程來這裡餵食, 還蠻壯觀的, 不過就沒拍下來了
來到此行的極南點 - 旗津貝殼館, 裡面好像在整修?
只是時間也不早了, 同時體力也因為烈日而消耗過多, 行程必須在此打住
算算即便扣除旗津南部的港口區域, 其實這趟才走了大概三成的部分而已
往大馬路移動來尋找公車站牌
如果不是有Google map, 真的很難猜到公車站牌會設在這樣的小街道裡面
而且還幾乎隱身在電線桿後面...XD
搭上了紅9A路線, 車輛是十多個座位的中巴
冷氣夠涼, 很快地就覺得昏昏欲睡
頭一次搭乘公車穿越過港隧道, 最後在捷運草衙站下車
總計這次在旗津的時間僅有短短約三個小時左右
如果想要把旗津大部分的景點都走上一回的話, 也許要用上一整天吧?
(續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