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當年第一次從奈良搭車到大阪
那時便是選擇搭乘近鐵奈良線, 而不是JR的大和路線
一方面是住宿就在近鐵車站附近, 一方面也是近鐵路線筆直又快
再加上價格也更具優勢, 所以沒道理不選擇近鐵
不過當時基本上都是在車上昏睡, 沒能好好體驗一下這條路線
這次就趁著前來關西地區之便, 走訪幾處沿線車站
在日本私鐵界路線總長度排名第一的近鐵
其第一條鐵道路線便是在1914年開業的奈良線
因此奈良線可謂近鐵的"起家路線"(不過在當時會社名稱還是"大阪電氣軌道")
有別於國鐵關西本線(現在JR暱稱為大和路線)
或是片町線(現在暱稱為學研都市線)那樣往南或是往北繞過生駒山的走法
大阪電氣軌道在當年選擇了走直線, 鑿隧道穿越生駒山, 而且一開始就電氣化
不過在百年前做這種長隧道工程的結果是幾乎把自己弄到破產
幸好後來得到寶山寺的援助, 才終於度過難關, 讓奈良線順利開業
而這條路線相當筆直的私鐵路線, 也確實展現了優於國鐵關西本線的競爭力
在通勤, 通學以及觀光上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路線
======
近鐵日本橋 (A02)
因為這一站距離住宿旅館最近, 所以就不走到更遠的大阪難波了
嚴格來說, 近鐵日本橋並不屬於奈良線
而是屬於奈良線的延伸線"難波線"(包括大阪難波)
真正奈良線的起點是下一站的"大阪上本町"
不過在實務上, 兩者當然是同一個運轉系統, 而且還會和阪神電車直通運轉
(附帶一提, 根據網路資料, 後來上本町到布施之間被歸在大阪線)
近鐵看板明星列車之一的新型名阪特急"ひのとり"火鳥號
日前有幸親眼見到本尊, 未來再找個機會體驗
本站只有2面2線的配置, 柱子和大阪難波是相同式樣
差別在大阪難波用的顏色是藍色, 本站則是紅色
對向的特急"Urban Liner"
======
布施 (A06 / D06)
場景從地下爬到了高架, 注意月台外側另外還有一條通過線
話說這種在月台上向列車長問事情的狀況, 應該不常見吧?
不論是從中文或是英文的角度來看站名, 都很有意思
倒是看英文的話會不會產生錯誤的聯想啊...? XD
經由阪神難波線直通到尼崎的5800系
這一側也一樣有通過線
由阪神1000系擔綱, 開往神戶三宮的快速急行, 走外側線通過本站
外頭的雨還真的不小, 因此很難在遮雨棚外的區域拍照
月台西端
本站最特別之處, 在於這是一座有雙層月台的高架車站
其中上層為奈良線月台(6, 7番のりば), 可以往來奈良以及京都方面
下層則是大阪線月台, 可以往來名古屋方面
開往奈良的準急列車, 走內側線停靠6番のりば
頗有名氣的觀光特急"あをによし"
西端遠處可以看到從今里通往本站下層月台的軌道
往奈良方向的6番のりば
根據觀察, 感覺近鐵的月台編號蠻特別的, 每一號線都有給番號
但如果該線並沒有面臨月台的話就不會給對應的のりば編號, 呈現"跳號"
以這上層月台為例, 一共有四線, 但只有內側兩線面臨月台(6, 7番のりば)
至於外側兩線, 以此推測應該是對應到5, 8號線
接著來到上層月台的東端, 遠處是一個往下的坡道
從河內永和方面"爬"上來的列車
拉長鏡頭拍一下這道岔和坡道
停靠7番のりば往大阪難波的8000系準急列車
繞完上層月台, 該往下層月台移動了
不同於奈良線的車站編號以"A"開頭, 大阪線的是"D"
有趣的是這個系統沒有D02與D01(起始站是大阪上本町的D03)
原因可能是因為現在奈良線在上本町的設定是走地下月台與難波線直通
而大阪線的設定則是走地面終端式的月台, 和難波線不同系統
(雖然如前所述, 上本町到布施之間後來被歸在大阪線, 但不影響運轉系統)
另外由於本站也是奈良線和大阪線系統分道揚鑣之處
可以看到奈良線的下一站是河內永和, 但大阪線的下一站則是俊德道
月台東端往俊德道方向, 路線往東南方彎出去
可以看到下層一樣有四條線, 其中外側兩線是通過線
往大阪上本町的2800系列車, 注意這一側的月台編號是3番のりば
這也意味著往上本町方向的外側通過線編號是4號線
真想不到會有人在這裡小便...
在月台上到處晃晃
感覺這座位區的配置蠻神奇的
是為了讓候車的人可以面對列車開過來的方向嗎?
待避特急的普通列車
下層月台西端
這是往今里方向的路線(3番のりば出發)
這是從今里方向開過來的路線(通往2番のりば)
接著來觀察一下從今里方向開過來的列車
往伊勢中川的急行列車
往五位堂的準急列車
另一個方向, 往大阪上本町的普通列車
拍得差不多了, 得回到上層月台候車
畢竟奈良線和大阪線的重複區間到此為止, 接下來要分道揚鑣
至於這神奇的月台編號, 前面已經有解釋過了
那麼就搭乘這一班準急列車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