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搭乘"A列車で行こう"到達終點三角車站之後
因為距離下一班回熊本的普通列車還有將近一個半小時的空檔
中間可以很悠閒地在車站與港口附近走走
======
三角 (みすみ)
三角線的終點站
如果是從熊本搭乘特急"A列車で行こう"過來, 行車時間剛好是50分鐘
本站只有一座側式月台, 不過因為現在使用的列車長度很短
月台西端有好長一段空間是用柵欄圍起來, 禁止進入
遠處的軌道盡頭停著兩輛キハ200系氣動車
目送"A列車で行こう"2號出發
雖然這張照片前一篇用過了, 不過還是再放一下
月台東端也是有好長一段空間圍起來
可以注意到其實左側還有一條讓機車頭使用的機回線
不過從雜草叢生的狀況看來是並沒有在使用
(畢竟現在都是氣動車在跑, 也用不到這條線)
車站構內算是很簡單
本站最初開業於1899年, 後來在1903年遷移至目前的位置, 已有百餘年歷史
而最有意思的地方, 應該要屬本站所在地的名稱"三角"的由來了
這裡的漢字"三角"可不是讀作三角形△的"さんかく", 而要讀作"みすみ"
不過最初這個地名的由來是照片裡提到的"御門"(みかど), 但是最後變成了"三角"(みすみ)
那麼是怎麼回事呢?
以下是個人的不負責任猜測:
日本對於漢字的使用相當地奧妙, 可以將某漢字換成相同發音的其它漢字
於是"御"變成了"三"(發音都可以是"み"), 而"門"變成了"角"(發音都可以是"かど")
再加上"角"的發音也可以是"すみ"(不過印象中比較常看到寫成漢字"隅")
因此最後"御門"也就變成了"三角"
站房內部的裝潢設計頗有和"A列車で行こう"搭配的感覺
不過雖然有配置站務人員, 但是似乎只負責賣車票
改札口則是完全開放的, 如同一般無人站一樣設有車票回收箱
另外可以注意到地板上有個操舵的圖案
如果門口是用舊字體寫成"三角驛"就更有復古的感覺了
站房的外觀是西洋的風格
======
由於三角線是為了連接三角港而建設, 車站也因此鄰近三角東港
港口旁有一座"海的金字塔", 可以上去參觀
(但是個人看到這個造型, 會想到小時候在書上讀過的"龍宮貝"...XD)
金字塔內外側都有螺旋型的步道
花了點時間走上塔頂, 這裡的視野蠻不錯的
開往松島港的遊艇
下車之後繼續搭船參觀天草群島, 也是三角線的重要功能
從塔上俯瞰三角東港周邊風光, 相當心曠神怡
要離開的時候, 遇到有一位媽媽帶著女兒要來彈奏鋼琴
不過因為想繼續探險, 就沒有留下來欣賞了
因為時間相當足夠, 所以本來擬定了一個很大膽的計劃
就是從三角東港一路往西北走, 目標是走到天門橋的另一端
結果在Google地圖上看似簡單的路線, 實際上走起來卻不是這麼回事
好不容易慢慢爬山路上來
結果從國道57號轉入國道266號之後...沒有人行道了!?
有鑑於沿路一直都有大車經過(畢竟附近有港口), 再走下去很危險
因此決定還是乖乖走回車站候車
======
回到車站, 本來以為接下來的列車會由先前停在軌道末端的キハ200擔綱
結果卻是相當古早的キハ147 - 這是JR九州將キハ47的動力更新後所給予的型號
這種九州色的塗裝乍看之下和E531系的常磐線色非常相似, 但其實還是有點差異的
固定的"box seat"相親座, 讓人想到以前搭過的12系客車
車上還保留著電風扇
列車出發後, 稍微錄了一段車窗, 不過主要是想錄下引擎聲
此時有一群穿著水手服的女學生湧入車頭, 原來是她們手上都只有IC卡
但是三角線卻是全線都無法使用IC卡的, 所以就跑去問駕駛員該怎麼辦
總之最後是全部都在"石打ダム"下車
======
熊本 (くまもと)
在半昏睡的狀態下回到熊本, 這下可以比較悠閒地記錄一下列車外觀
這次的車輛有キハ147-104和キハ147-1055, 看起來前者生鏽較嚴重
======
同場加映:
話說這時發現對面的3番のりば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重量級列車
也就是九州最高級的郵輪式觀光列車"ななつ星in九州"
(SEVEN STARS IN KYUSHU, 中譯"九州七星")
難得遇到這種有錢也搭不到的頂級觀光列車, 就趕緊多拍幾張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