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野
旅途第二天的下午, 結束了桃太郎線的行程之後
看起來時間尚有相當餘裕
於是決定按原定計畫, 繼續探索下一條岡山近郊的路線 - 宇野線

連接了岡山車站以及位在玉野市, 緊鄰著瀨戶內海的宇野車站
宇野線雖然在"年紀"上略小於桃太郎線(吉備線), 但仍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自1910年全線開業後, 就成為岡山往來四國高松的必經要道
旅客要前往四國的最快方式, 就是搭乘列車到宇野, 再經由"宇高連絡船"前往高松
也因此在新幹線通到岡山之前, 宇野線甚至還有直通大阪方面的寢台特急列車
而這擔綱岡山到高松之間要道的任務, 一直到1988年瀨戶大橋通車後才結束

到了2016年, JR西日本導入路線代號"L"以及淺藍色的代表色
並且開始使用"宇野みなと線"(宇野港線)的暱稱
所以在車站內看到的列車和路線資訊, 基本上都會看到"宇野みなと線"

======

岡山 (L01)

雖然在路線定義上, 從岡山經由茶屋町到宇野的路段都屬於宇野線
不過就運轉系統而言, 除了宇野線列車之外
岡山到茶屋町之間還有瀨戶大橋線的各級列車會運行
而當中最常看到的, 就是連接岡山與高松的"快速マリンライナー"
對面的快速"Marine Liner"

回旅館拿個東西再回到岡山車站
由於這個時段沒有走完宇野線全程的列車
因此必須先搭乘"快速マリンライナー", 然後在茶屋町轉乘
搭乘快速"Marine Liner"


停靠在8番のりば的"快速マリンライナー"
這次是頭一回搭乘, 選擇了最後面靠近岡山端的5號車
光從內裝看來, 不會覺得這223系5000番台和其它近郊型電車有什麼分別



======

路線從岡山出發之後便開始爬高, 往南跨越山陽本線, 再從山陽新幹線下方鑽過去
單線

靠近市中心的高架化路段, 瞄了一下儀表板, 時速大概只有60 km/h



在大元附近稍微錄了一段影片


雖說宇野線絕大部分的區間都是單線, 但會將許多車站內的複線路段極力往站外延伸
例如大元前後其實有很長一段區間是複線, 方便列車交會
高架區間


來到備前西市的時候, 路線已經回到地面


妹尾附近的路段也是類似大元, 在車站以北超過1.5 km處就開始轉為複線



列車飆速了, 來到將近100 km/h


======

早島 (L06)

來到本列車在抵達茶屋町之前唯一的停靠站 - 早島, 不是早鳥, 沒有優惠(無誤)
不過"快速マリンライナー"在岡山與茶屋町之間的停靠站並非固定, 要視班次而定
可能是妹尾, 也可能是早島, 或者是兩站皆停靠都有可能
像這班"快速マリンライナー"39號就是只停靠早島

早島是其中一個停車站

列車停靠的同時, 也和對向往岡山的"快速マリンライナー"38號交會
但是該列車並不停靠早島, 而是直接通過
和對向列車擦身而過

早島和久久原之間是宇野線唯一的複線路段


過了久久原之後恢復為單線, 不過路線也開始再度爬高
再度爬高

隨著路線爬高的坡度趨於水平, 列車也抵達了茶屋町


======

茶屋町 (L08)

列車停靠在4番のりば, 下車準備轉乘前往宇野的列車
茶屋町

月台北端, 可以看到站內有兩面三線, 中間是所謂的西班牙式月台布局
月台北端


本站為宇野線系統和瀨戶大橋線系統分道揚鑣之處
不過在本站以北, 站牌顏色都是代表瀨戶大橋線的深藍色
直到本站才開始出現代表宇野線的淺藍色



遮雨棚位在月台中段
由右至左分別為1, 2, 3, 4番のりば, 其中2, 3番のりば共用一線


開往岡山的特急"しおかぜ"(潮風)通過本站
開往岡山的"しおかぜ"


遮雨棚下的站牌



電光揭示板
現場仔細看會發現原本被清掉, 字體較大的痕跡中, 右邊是用"宇野線"這個名稱
不過現在重新整理過, 改用"宇野みなと線"的名稱了


月台南端
本站以南往瀨戶大橋是複線, 不過之後往再宇野方向分歧出去的仍然是單線
月台南端



往返宇野和茶屋町之間的列車現身了, 由一組227系500番台"Urara"擔綱
擔綱宇野線列車的227系500番台

列車停靠在中線, 注意這是一列"ワンマン"列車



左手邊4番のりば又有列車靠站了, 是岡山開往兒島的列車
同樣是227系500番台, 這一列瀨戶大橋線的列車(雖然沒有要過海)就不是"ワンマン"


======

第一次搭乘227系500番台, 看得出來運轉席內的儀表變得先進許多



簡單錄影記錄一下自動廣播, 然後繼續順手記錄沿途車站


備前片岡 (L10)



迫川 (L11)


不知道誰亂丟垃圾
有人亂丟垃圾

常山 (L12)
本站只有一面一線




知名人物是趙子龍(誤)


八濱 (L13)
待合室附近的配色還蠻特別的





備前田井 (L14)
可以清楚看到兩側月台有延長過
至於布條上的"La Malle de Bois"(法語的"旅行箱")是由213系改造的觀光列車
不過因為這次旅途期間並沒有運行, 無緣見到本尊




只剩下最後一站了, 不過列車跑得很快, 來到大約90 km/h


趁著人不多拍一下列車內裝
採用常見於新款近郊型列車的橫座椅, 但拉環也不少


最後一段有相當長的直線區間


列車即將抵達終點, 不過就在進站前遇到一座...號誌站?
號誌站?


======

宇野 (L15)

列車停靠在2番のりば
一下車眼睛就被地板紅通通的月台, 以及月台上看起來還蠻新的座椅給吸引過去
宇野

在留置線待機中的115系D21編成
待機中的115系


繼續往北延伸一段空間的2番のりば
相較於停靠的列車, 月台長度實在是長上了許多
月台北端

方才來時路
左邊有條安全側線(?), 再往北則是疑似為號誌站的配置


站內唯一月台, 由右至左分別是1, 2番のりば
相較於沿線各站, 月台的辨識度還蠻高的


在過去作為岡山門戶的年代, 這裡擁有相當廣大的鐵路站場
甚至列車的車廂還能夠經由鐵道聯絡船前往高松
不過如今失去功用之後, 西側的廣大腹地已經變成了月租停車場
廣大的停車場

作為終端式的車站, 站房位在最南端
接下來就出站去晃晃

終端式

雖然是終點站而且站房有相當的規模以及人氣
但本站依然是座無人站, 改札口也只設有IC卡的刷卡機
(因為拿的是磁卡的PASS, 就在想會不會被其它人當成"不正乘車"? @@)


大概也只有一旁的觀光案內所才會有人員了吧(?)


相當具有特殊風格的站房


在附近到處走走, 戶外有些裝置藝術




1910年隨著宇野線一同開業的宇高連絡船, 肩負著連絡本州與四國的重要任務
一直到了1988年瀨戶大橋通車, 宇高連絡船也隨之功成身退


第八代岡山縣知事, 檜垣直右的銅像
他是早年宇野港發展的重要推手


宇高連絡船繫留設施的遺構
宇高連絡船遺構


港內的一些遊艇




遠處的大船



遠眺瀨戶內海


廣告打很大


時間差不多了, 該準備走回車站
這時遠遠看到原本在側線的115系正準備停靠在2番のりば
115系動了

本來想去看一下這座櫻橋, 似乎是座開合橋的樣子
但因為時間已經不夠, 只能遠遠地稍微拍一下
似乎是開合橋?

趁著發車前多幫這一列115系拍個幾張




這班車的乘客是真的蠻少的


一對爸媽帶著很喜歡火車的小朋友觀察乘務員室
而且很巧的是 - 他們也是台灣人
後來司機員也送了小禮物給小朋友, 相當溫馨
帶著小朋友的台灣爸媽

一樣用錄影的方式簡單記錄一下
這115系不是自動廣播, 而是由列車長廣播


跑了一整天下來, 實在是有點愛睏了, 不過還是撐住, 拍一下沿途景色



彥崎 (L09)


後來三人在茶屋町下車了, 這樣看來應該是要去四國玩吧?


妹尾 (L04)


遇到列車交會, 看來太陽很大, 大到人家都把遮陽簾整個放下來


大元 (L02), 不是那位漂亮的藝人(無誤)


跨越山陽本線, 列車即將回到岡山


======

岡山 (L01)

宇野線的行程到此告一段落了
不同於瀨戶大橋線的"快速マリンライナー", 宇野線的列車停靠在7番のりば
回到了岡山的7番のりば

7番のりば是終端式的設計, 不過實際上和8番のりば是位在同一座月台上
左邊那一線就是對應8番のりば的線路
arrow
arrow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