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前一年達成接連造訪和歌山城與岸和田城的"一日雙城"計畫之後
這回不但要再次發起挑戰, 而且目標都和織田信長有關
於是在旅途第三天的上午拜訪完清洲城之後, 緊接著下午就要前往岐阜城
雖然不用像古人一樣靠著雙腿慢慢上山
不過即便靠著現代科技搭乘金華山纜車來到山頂站, 之後還是得繼續爬一段山路
據說這附近曾經是一之門的位置
這面解說牌列出了岐阜城的歷代城主
在13世紀初的鎌倉時代, 二階堂行政在此建造要塞, 為稻葉山(金華山)的築城之始
不過說到稻葉山城, 相信多數人多少都聽過戰國時代以降
包括從齋藤道三(利政)開始, 到他女婿織田信長相關的那段歷史
當中又以織田信長在1567年攻下稻葉山城, 將稻葉山城改名為岐阜城
並以此作為統一天下起點的這一串故事最為人所熟知
繼續往上爬, 來到下台所與二之門跡
此處有供奉木造閻魔王坐像的閻魔堂, 題目塚, 以及緣結神社
除此之外, 這裡也是一個可以拍攝天守閣的打卡點
不過因為山林與階梯明顯偏暗, 在沒使用HDR的狀況下, 會讓天守閣過曝
再繼續往上爬, 終於來到天守閣面前了, 這是相當值得記錄的景色
在楓葉季加持下的天守閣, 令人非常的有感覺
從山頂眺望下方的岐阜市區
山上各處都有戰國時代石垣的遺跡, 靠近時請小心
那麼就準備登上天守閣了
由於早在距今四百多年前德川家康的時代, 岐阜城就已遭到廢城
天守閣等建物等也都早已被拆除轉移為平地新建的加納城所用
過去在1910年曾經建造了一座模擬天守, 不過該天守後來在1943年燒毀
現在看到的則是後來在1956年再次建造完工的
不過這座已經有點年紀的模擬天守, 後來被檢測出有耐震性上的問題
關於耐震性的問題, 可以參考公布在網路上的這份"岐阜城天守閣耐震化計畫"的文件
憑著"名鐵城樓巡遊票"裡的引換券可以交換岐阜城的入場券
之後參觀資料館也需要這張入場券
======
題外話, 早餐吃了過多的冷食, 在這時終於發作了
不過詢問了一下工作人員, 天守閣內並沒有廁所, 必須到資料館附近的廁所解決
還好當下廁所沒有人, 而且還配備了免治馬桶, 設備相當良好
======
在1567年, 織田信長擊敗齋藤龍興之後, 將居城從小牧山城轉移過來稻葉山城
並且把町名從井口改為岐阜, 稻葉山城也成為了岐阜城
此"岐阜"名稱的由來取自於周文王的岐山以及孔子的故鄉曲阜
自此織田信長開始使用"天下布武"的朱印, 朝統一天下之路邁進
由於岐阜城是織田信長統一天下的起點, 館內的介紹也都與織田信長密不可分
織田信長掟書的複製品
當時使用的是全漢字, 可以看出寫得一手好字
由於早已廢城四百多年, 後來關於岐阜城的描述都需要靠想像
手裡拿著火槍的織田信長像
織田信長居城的變遷: 清須(清洲)城 -> 小牧山城 -> 岐阜城 -> 安土城
從這過程也可以看到一些日本城堡設計上的演變
這是現在金華山頂上包括岐阜城的模型
館內並非每一件展示品都能拍照, 所以要稍微注意一下
來到了頂樓, 此處為金華山最高處
從這裡可以不受阻礙眺望整個岐阜市區, 甚至還看得到名古屋市區
不過這天的氣溫實在蠻低的, 在外頭吹風真的可以感到"高處不勝寒"
由於天氣很好, 要看到名古屋飛行場也不是問題
最後來參觀岐阜城資料館
館內有收藏一些大河劇使用的服裝道具, 不過也要注意不是每一件都能拍照
回程特意走了另一條路徑, 看看沿途的古代遺跡
由於山路上的階梯很多, 走路時得格外小心
搭乘纜車下山之前來到金華山展望台走走
雖然和天守閣頂樓相比起來地勢較低, 視野倒是沒有太多差別
當然冷風還是一樣強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