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DEMO] 京阪電鉄 60型「びわこ号」晩年塗装


終於有時間開始來對半年前從名古屋帶回來的戰利品動手施工了
話說在那第一天的晚上, 歷經長途跋涉來到了名古屋的TamTam
得到的回報是看到好幾款MODEMO的模型, 放在超特價會員區的櫃子中
(沒錯, 就是那個以路面電車聞名, 但產品價格也相當高的MODEMO)

由於打折後的含稅價, 甚至比原本的未稅定價還便宜一半以上
於是不用多想了, 掏出會員卡, 告知店員挑了其中三款結帳去
而在三款路面電車中第一組動工的產品, 就是這"京阪電鉄 60型「びわこ号」晩年塗装"
是相當特別, 具有歷史地位的車輛

先看一下外盒和打開後的樣子
因為模型一整個很有精密的貴重感, 拿起來的時候更是小心翼翼



說明書有簡單介紹了一下這一組"びわこ号"(琵琶湖號)的由來
這邊就再稍微再補充一點
現在大家都知道京阪電車有兩個路線系統: 鐵道的京阪本線系統及路面電車的大津線系統
但其實在很早期的時候, 京阪本線和大津線是分屬不同會社的
甚至大津線的京津線及石山坂本線也都分屬於不同會社
直到後來這些都成為京阪電車旗下的路線之後
"京阪本線與京津線直通"的計畫浮出檯面, 而這個60型"びわこ号"便是此計畫下的產物
"びわこ号"成了能夠從當時京阪本線大阪端的天滿橋站, 直通京津線濱大津站的特急列車
本車型一共製造了三組, 編號分別為61, 62, 63
其中做為本產品原型的63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車輛
說明書

貼紙可以選擇行先表示或運轉表示, 各有數種不同選項
反映著"びわこ号"晚年退出直通特急, 只在京津線內運作的情形
(不過因為那實際上應該是一塊"板子", 所以我就沒貼了)
至於附件的密封袋, 一開始我還想說: 怎麼裡面沒附件也要給密封袋?
後來才發現原來那裡面有超細小的雨刷, 是比釘書針還要小得多的精密附件

貼紙與附件(雨刷)

小小的盒子裡面塞了不少紙張
裡面最讓我驚訝的是有這張"琵琶湖號復活計畫"進行資金募集的單子
目標是要讓原本靜態保存在寢屋川基地內的63號車能夠復活到能動的狀態
至於後續的發展就不多說了
(P.S. 本產品是2013年問世的, 當時63號車外觀已經回復成最初期的狀態, 就如同圖中的樣子
MODEMO除了這晚年塗裝之外, 也有出早期的版本)
"琵琶湖號復活計畫"


接下來就是車輛本體了
本車型是日本第一種採用"連接台車"(關節轉向架)設計的車輛
之所以這樣設計, 是為了在克服京津線小半徑急彎的前提下盡量增加載客數
上面米色下面橘紅色的塗裝, 是後來60型生涯晚期時代, 京阪電車的特急色
另外, 雖然車體分成兩個部分, 不過並沒有分別給不同的編號



拉近一點看, 首先是大阪側的車體
為了同時對應京阪本線一般鐵道的高月台, 以及京津線路面電車的低月台
車輛安裝了兩種車門: 駕駛台側的門對應京阪本線月台, 中間的門對應路面電車月台
而本車最初聞名的"びわこ"三個字, 始終漆在門旁(早期文字是由右至左書寫)
大阪側


京都側的車體, 裡面安裝了模型的馬達
京都側


兩側的端面看來是沒啥不同
另外, 好不容易把雨刷裝上去了, 用模型膠是不行的, 得用快乾膠



中間連結部的貫通門與關節轉向架
第一次購買有關節轉向架設計的車輛, 覺得很新鮮
中間連結部與關節轉向架

車頂的部分, 可以看到兩端都有設置集電桿, 另外大阪側這邊還有集電弓
另外順便提一下, 這後來晚年的樣子, 和前面提到的早期樣子是有所不同的
最大的特徵是原本兩側各有兩根集電桿, 變成各只剩一根
車頂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 為什麼要同時安裝集電桿與集電弓?
如果照帳面上的資料, 兩個系統都是1435mm標準軌軌距 + 600V直流(當時)架空電車線供電
會覺得京阪本線和京津線好像是相同的規格
但事實上鐵道線和路面電車的規格是差很多的, 首先車體大小就有明顯差異了
(即便是現代16.5m級的京阪800系, 車體還是比一般京阪本線的電車小一號)
再來就是京津線當時使用的架線與集電方式是對應集電桿, 而不是集電弓
也因此"びわこ号"才會有這麼多特別的設計
不過也因為受制於路面電車的小車體與不夠快的性能, "びわこ号"終究還是退出了直通特急的舞台
晚年改為只在京津線內活躍著

菱形集電弓, 對應京阪本線的架線
(當然, 模型的金屬材質集電弓是可以升降的)
行駛於京阪本線時使用的菱形集電弓

長長的集電桿, 對應著當時京津線的架線設計
原本京津線早期的架線方式是要用兩根集電桿, 戰後改成用一根集電桿的設計
然後到了本車退役的1970年, 才又改成現在對應集電弓的設計
行駛於京津線時使用的集電桿

全部升起來 - 當然真實在運作時並不會這樣, 要嘛是集電弓, 要嘛是集電桿
(P.S. 集電桿是行車方向後方的那一個才會舉起來)
全部升起來

最後來看一下車底, 床下機器不馬虎, 然後那個馬達蠻明顯的...XD
話說經實測後發現中間的關節轉向架是不過電的, 但兩端的轉向架過電都會驅動馬達
所以是無法在靜態下拍攝頭尾燈的畫面的...只好等有時間再來直接試運轉~
車底一覽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uting 的頭像
    Houting

    Remember, the Force will be with you, always.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