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天的行程完全可以用"東奔西跑"四個字來形容
先是搭乘了長堀鶴見綠地線列車, 前往大阪市最東邊的鶴見綠地參觀
接下來則是要搭乘中央線列車往反方向跑, 前往位在大阪港旁的天保山

起自大阪港一帶, 沿著中央大通一路往東延伸的中央線
除了是大阪第三條地下鐵路線, 也是大阪第一條東西向的地下鐵路線
而且由於和近鐵京阪奈線直通運轉, 實際上列車的服務距離是非常長的

雖然同為大阪五條較為早期的地下鐵路線之一
(皆採用1435mm標準軌及直流750V第三軌供電規格)
拜即將在明年舉辦的萬博之賜, 中央線在列車汰換上比其它路線更受到關愛
當其它路線仍在使用1990年代初期導入的各種新20系電車時
中央線所屬的24系電車已經在去年(2023)全數退出
並導入外觀有如宇宙飛船, 最新銳的400系
(對照之下, 四橋線和千日前線的23系及25系依然是兩路線唯一的車款)

======

森之宮 (C19)

位在大阪城東南隅的本站, 除了可以搭乘大阪環狀線之外
地下鐵的中央線以及長堀鶴見綠地線也在此設站

從長堀鶴見綠地線轉乘中央線
這時注意到中央線的月台和一般地下鐵車站不太一樣, 是二面三線的配置
其中最遠處的1番線用於始發或是終點, 此時停靠著一列400系
在森之宮轉乘中央線


對向的2番線也來了一列400系
車門的窗戶和一般座位的窗戶在高度上的差異還蠻明顯的
新款的400系電車

雖然視線充滿阻礙, 不過還是來錄一段列車出發
可以注意到幾種不同顏色的車門上標示的差異


原本很期待可以搭到400系, 結果來的是近鐵7000系
不過也好, 畢竟也是頭一次搭乘


和往往擁擠不堪的御堂筋線相比, 中央線真是輕鬆多了


======

大阪港 (C11)

路線從地下爬上了高架, 來到了大阪港
大阪港是中央線最初的起點, 附近的區間也是中央線最早通車的路段
這一段全部都是高架, 而不是"地下"鐵


作為設有一座島式月台的高架車站, 造型還不錯, 電光揭示板看起來也相當先進
大阪港

月台上甚至還有待合室


出站走走


想不到這裡也有未來般的改札口


從車站出來往北走個幾分鐘, 就會看到這座天保山大摩天輪
天保山的摩天輪


不過這次沒有要搭摩天輪, 而是要到旁邊的天保山公園走走
天保山公園

圍牆上有一些呈現天保山在江戶時代風貌的畫作



跨越安治川的斜張橋"天保山大橋"



公園裡的這幅海報格外引人注目, 原來是有歷史典故的
當初坂本龍馬與妻子お龍從這裡搭乘薩摩藩的軍艦三邦丸前往鹿兒島
而這段旅程後來被人稱為"日本最初的新婚旅行"
當初坂本龍馬就是從這裡搭船前往鹿兒島

這裡同時也是明治天皇登基後首次進行觀艦式的地點
明治天皇觀艦之所

騎單車搭配渡輪的通勤方式, 似乎也不錯
騎單車搭配渡輪

接著就來"爬山"吧
天保山是座人造山, 現在的高度只有4.53 m, 還曾經一度是日本最"矮"的山
(不過現在已經變成第二矮的了)
登上這座最矮的天保山


走回車站的途中, 感覺很容易遇到台灣人


很幸運地又遇到400系, 但...方向是相反的, 只能目送列車離去




感覺兩個方向的班距也差太多了, 對向很快又來一列400系


雖然無法上車, 不過至少有機會好好拍一下這造型如同宇宙飛船的車頭了


列車終於來了, 不過是30000A系而不是最新的400系

每次都不是搭到新車

話說回來, 雖然長得和御堂筋線的30000系差不多
但中央線的這些30000A系其實是導入才一兩年的新車, 只比400系稍微"資深"一點點



======

宇宙廣場 (C10)

列車從高架鑽入地下, 經由大阪港咲洲隧道, 來到了宇宙廣場(Cosmosquare, コスモスクエア)
這一段在1997年通車的路段, 原本並不屬於中央線
而是"Osaka Port Transport System"(簡寫為OTS)所屬的"テクノポート線"
後來在2005年才被整合成為中央線的一部份, 而宇宙廣場也成為中央線的新起點
宇宙廣場

這座地下車站有兩層月台, 下層是中央線的月台, 可以看到天花板很有設計感
目前雖然是中央線的端點站, 但為了2025年萬博而往夢洲方向延伸的路線正在工事中
下層是中央線月台

接著來到上層的南港港城線月台, 兩層月台的布置採用相同風格
不過和中央線的半高式月台門不同, 南港港城線採用的是全高式月台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uting 的頭像
    Houting

    Remember, the Force will be with you, always.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