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很久沒有買貨車的模型了
這次在名古屋yodobashi入手了一些KATO貨車
有了這批比較"古早"的二軸貨車, N規的世界會更多采多姿~
說到貨車, 當年人生第一輛N規的鐵道模型車輛, 就是一輛二軸的煤斗車
(除了載有煤炭, 而且還附有展示用的盒子和軌道呢)
那時是硬凹要爸爸買給我的, 可惜在幾次搬家之後已經不知去向, 型號也已經忘記
一直到相隔20多年之後, 2017年首次在大阪開始自行入手鐵道模型
那次在Popondetta買了他們自有品牌的兩輛貨車(トラ25000形和ワフ25000形各一輛)
接著則又經過了一年半, 才又在名古屋入手了這一批KATO的貨車
這一批貨車都是yodobashi折扣比較好的產品, 而且說巧不巧, 全都是KATO的二軸貨車
儘管在現代的日本鐵道, 貨物列車中幾乎都只有罐車"タキ"和貨櫃板車"コキ"的影子
但在過去的國鐵時代, 就如同小兄弟台鐵一樣, 存在著琳瑯滿目, 各式各樣不同用途的貨車
也由於這些貨車特殊的魅力, 讓人想要在N規的世界收集他們
這邊先來簡單講一下日本國鐵/JR貨車形式的命名法則
一般而言是由一到三個片假名, 後面再加上一個數字編號所構成
其中第一個片假名是指用途
第二個片假名是指載重(依不同等級順序為ム, ラ, サ, キ, 但載重13噸以下則不加字)
而如果有一個"フ"加在最後面, 表示這是"緩急車", 這個部分等最後再提
*順便提一下台鐵的法則做對照: 載重(數字) + 用途(英文) + 形式編號(數字)
接下來就來對這次入手的貨車做簡單介紹了
所有的貨車都是小壓克力盒包裝, 沒有說明書, 而且連結器都是標準勾
P.S. 貨車的好處是完全不需要貼貼紙, 懶人福音
===========================================================
ワラ1(2両入)(品番8025)
ワラ1形是日本國鐵的一款大型二軸有蓋車(台鐵稱為篷車)
出現於1962年, 產量高達17000輛以上, 是日本國鐵大型"黑貨車"最後的代表作
過去一般的二軸篷車最大載重多在15噸, 但ワラ1形則可載17噸的貨物
另外本形式(以及接下來所有車輛)車輪懸吊採用雙環吊, 最大速度為75 km/h
*ワラ的"ワ"指有蓋車(篷車), 來自"wagon"這個字
"ラ"則是指載重17~19噸的等級(本車輛載重為17噸)
本產品一盒有兩輛車, 車號分別是ワラ1234和ワラ6542
注意左後車輪附近的踏軔機(煞車)設備
端面很特別
中間配置了向兩側拉開的拉門, 車輪的雙環吊也有做出來
注意兩輛車在"自重"的部分數字不一樣, 一輛8.9t, 一輛9.1t
不知原因為何, 是否為不同工廠製造的關係?
===========================================================
トラ45000(2両入)(品番8027-1)
トラ45000形是日本國鐵的一款無蓋車(台鐵稱為敞車)
出現於1960年, 產量有8000多輛, 最大載重17噸, 最大速度75 km/h
在進入JR時代後, 儘管大多數的國鐵貨車都已經廢車淘汰
然而這種敞車仍然有一小部分保留了下來, 並且持續使用到21世紀, 相當不簡單
*トラ的"ト"指無蓋車(敞車), 來自於"truck"這個字
本產品一盒有兩輛車, 車號是トラ45270和トラ47601
產品名稱上的"積荷付"指的是有給蓋在車上的那一層罩子
(另外還有品番8027, 是沒有給罩子的版本, 定價便宜些)
端面
罩子是可以拿下來的
側面細部, 可以清楚看到雙環吊, 踏軔機, 以及反落門擋簧
注意"荷重"的部份同時標示17t和15t, 而且中間的"トラ"前面還有一個小小的"コ"
這是表示在搭載超高度的貨物時, 載重限制為15噸的意思
===========================================================
ツム1000 積荷付(2両入)(品番8057)
ツム1000形是日本國鐵的一款通風車(台鐵也稱為通風車)
包含新造車與改造車, 一共生產近1600輛, 最大載重15噸, 最高速度75 km/h
通風車和一般篷車的差異在於車上設有許多通風口和換氣裝置, 是用來載運蔬果類的貨車
本形式是由ツム1形為基礎, 將懸吊系統從單環吊改為雙環吊
使得最高速度從65 km/h增加到75 km/h
而原本的ツム1形當時也都升級改造為ツム1000形的標準
不過在進入JR時代之前, 就已經全部廢車
*ツム的"ツ"來自於"通風車"(つうふうしゃ)裡面的"つ"
"ム"則表示載重為14~16噸的等級(本車為15噸)
車號是ツム1744和ツム2575
車體中間設有一座裝卸貨物用, 向右拉開的拉門, 左後輪這一側設有踏軔機
可以看到通風車的特色是車體側面, 不管是車壁或裝卸門上都佈滿了通風口
同時車頂也設有換氣裝置, 不過模型車頂是一體成形的, 不是獨立零件
車端也佈滿通風口
側面細部, 通風口和雙環吊都做得很清楚
另外本模型還有一個特點 - 裝卸門是可以拉開的, 能夠顯現出內部的貨物
(所以外包裝才會有"積荷付"的字樣啊~)
===========================================================
ワ12000(2両入)(品番8060)
ワ12000形是日本國鐵的一款有蓋車(篷車), 在1956年一共生產了500輛
和一般載重15噸的二軸篷車相比之下, 本形式的載重只有10噸, 是便於彈性運用的小型車輛
懸吊也一樣採用了雙環吊, 最高速度75 km/h
和大多數的貨車一樣, 在進入JR時代之前就已經全部廢車
因為載重只有10噸, 因此形式的"ワ"後面沒有表示載重的片假名(0~13噸都沒有)
車號是ワ12360和ワ12188
車身中間設有向右拉開的裝卸門
車端
側面細部, 模型的門不可拉開, 不過門上的鉚釘痕跡(?)還蠻清楚的
另外雙環吊和踏軔機也清楚可見
===========================================================
テム300(2両入)(品番8070)
テム300形是日本國鐵的一款鐵製有蓋車(台鐵稱為鐵篷車)
和一般篷車相較之下, 鐵篷車是針對防漏水的產物, 因此可以用來運送生石灰
本形式包含新造車850輛, 以及由テム100形改造而來的198輛
規格是載重15噸, 並且採用雙環吊, 最高速度75 km/h
和大多數的貨車一樣, 在進入JR時代之前就已經全部廢車
*テム的"テ"是來自"鐵製有蓋車"(てつせいゆうがいしゃ)裡面的"て"
車號是テム710和テム1121, 這兩輛都屬於新造車
車端
側面細部, 向右拉開的裝卸門上有強化的Y字形鋼條(不過模型的門不能開)
車身上漆著"名"還有"美濃赤坂駅常備"的字樣, 說明了車輛配置的所在地
===========================================================
ワフ29500(品番8030)
ワフ29500形是日本國鐵的一款有蓋緩急車(台鐵稱為篷守車)
和小兄弟台鐵一樣, 過去日本國鐵都會在貨物列車的尾巴連結一輛可以讓車掌搭乘的守車
守車上面設有車掌室和手軔機, 車軸上有發電機, 也有搭載蓄電池, 用以供應車掌室電力
不過相較於台鐵都使用"守車"這個名詞, 日本國鐵貨車使用了兩種不同的名詞
如果是完全不載貨的專用守車, 會稱為"車掌車", 形式上會單獨使用"ヨ"這個字
而如果是從貨車的空間中挪出一部份設置車掌室和相關設備的話則稱為"緩急車"
形式上會在後面加上"フ"這個字
("ヨ"來自"車掌車"(しゃしょうしゃ)的"よ", 而"フ"是brake van中的"brake"(ブレーキ)改清音)
*客車形式在後面加"フ"的話也是相同的道理
這種篷守車一般用在運量較低的地方路線, 由於兼具載貨和守車的功能, 便不需要另外連結專用守車
本形式一共生產了650輛, 有時也代用來運送郵件或行李
不過在1985年, 貨物列車不再連結守車之後, 這些守車也因無用武之地而面臨廢車
和之前都是一盒兩輛的貨車不同, 這次一盒就只有一輛車, 而且還有附件
車輛本身的重量比前面介紹的貨車都明顯重得多
附件有車頂的換氣裝置, 車尾的手軔機轉盤, 以及交換用的假勾
至於要怎麼安裝, 就得看直接印在包裝內側的"說明書"了
車頂的換氣裝置安裝簡單, 不過手軔機轉盤就比較困難了
安裝過程實在很怕一個不小心弄壞, 裝了很久
這兩個東西安裝完畢之後最好是再用膠補強一下, 免得脫落
因為守車是連結在貨物列車的尾巴, 後面不會再有車輛
所以就把後面的連結器從標準勾更換成裝飾用的假勾, 看起來更真實
(不過裝著標準勾的那個小包包不太好拆就是...拆的時候總是很怕弄壞 @@)
接著是側面細部
篷守車的特色就是有一部份的空間載貨, 一部分的空間是有窗戶的車掌室
可以看到本形式僅有一半的空間是用來載貨的, 5噸的載重只達普通篷車的1/3
(也因此所以形式名稱用的是"ワフ", 因為載重在13噸以下)
其它諸如梯子, 車底下的床下機器以及雙環吊等特徵都有做出來
載貨的空間和裝卸用的拉門設在車輛前端, 後端則是有窗戶的車掌室以及開放的瞭望空間
這些特徵和過去入手的Popondetta製ワフ25000形是個明顯對比(很小的車掌室 + 沒有瞭望空間)
前方的部分, 這邊的尾燈是不會亮的
後方的部分, 可以看到開放的瞭望空間
手軔機轉盤和假勾已經安裝完畢, 另外這一側的尾燈是會亮的
小時候覺得所有貨車之中, 最神秘的就是這種連結在後面的守車了
因為他如同其它貨車一樣全身黑色, 但是卻又設有像是客車一樣的窗戶
總讓人很好奇到底裡面裝了些什麼
這樣的疑問一直要到去年(2019), 實際在碓氷峠那邊登上ヨ3500形一探究竟後才獲得解答
現在有一個小小的貨車車隊了
手上的機車頭不多, 之後再來想想看要找誰來牽引
===================================================================
後記
趁著假日來個試運轉, 機車頭則是請出了TOMIX EF60 500番台
雖然原本是牽引客車的, 不過客串來牽引貨車應該也OK
而為了方便搭配各種車輛, 順便把後面(2エンド)這邊的連結器從密自連TN勾改回標準勾
這次用上了手機的小腳架來錄影, 就不會抖了
不過對焦感覺還是糊糊的...明明我有指定好對焦位置了啊? @@
這些貨車就暫時先維持原來的標準勾, 之後有空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