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鐵支路] TEMU1000 太魯閣號列車
又經過了好長一段沒把模型拿出來的日子了
雖然三年前從東京帶回來的戰利品還有不少沒拿出來整理
但因為過去一年來也陸續入手了一些國內廠商的產品, 想了想決定讓它們交互登場(?)
而這次輪到的是去年入手, 鐵支路生產的太魯閣號

時間回到十多年前
當時劃世紀的雪隧即將完工, 人們終於能夠在短時間內以公路往返台北宜蘭兩地
反觀鐵路方面, 台鐵儘管多年來一直有購入新車並不斷對路線升級以提升運能
但到了假日仍會一票難求, 且多彎的宜蘭線也讓列車速度快不起來, 在時間上吃了大虧

在這種背景下, 台鐵的解答是2006年登場, 由日本日立所生產, 名稱來自原住民族群的太魯閣號
而這款新引進的列車除了能夠提高運能之外, 還有以下幾項特點:
1. 這是一款傾斜式電聯車, 能夠根據ATP訊號主動調整車身傾斜角度(最多5度), 以更高速度過彎
因此行駛宜蘭線耗時更短, 提升競爭力; 其型式TEMU1000最前面的"T"就是特別註明其傾斜功能
2. 在外型設計上以JR九州885系為藍本, 是台灣第一款流線型的電聯車
3. 編組上以兩個相同四輛小組搭配成為一列完整八輛編組, 此後有三款電聯車都是相同概念

太魯閣號除了在2006/2007年引進的第一批六組之外, 後來又增備購買了兩組, 於2016年抵台
不過很遺憾的, 增備車第一組(TEMU1013+1014)在去年的408次事故中撞毀, 造成多人傷亡

回到鐵支路的模型本身, 太魯閣號的產品其實在超過十年前就已經登場了
至於之後這十多年來有沒有改版過就不知道
不過比較特別的是, 說明書內有提到"基本組和增結組"這件事
但目前市面上都只有看到產品編號VM3005, 完整八輛編組的產品
(話說這組價格真的蠻高, 即便打過折, 依然是在入手新版EMU100前所買過最高價的鐵支路產品)
完整八輛編組

如同先前入手過的DR3100, 產品本身是完工狀態, 沒有任何附件
這次拿到的車輛是第一編組(TEMU1001+1002), 一輛一輛來看

第1車, 40TED1001, 逆行端的先頭車, 是無動力的駕駛拖車
第1車, 40TED1001


太魯閣號一身白底搭配深灰和橘色線條的塗裝, 除了在台鐵之中獨樹一格
也很有日本山陽新幹線700系7000番台"光號鐵路之星"的味道
模型在車身車門細節和轉向架上方的那一片突起(整流罩? 不清楚功能@@)都有呈現出來
而塗裝上的各種豐富的標記也是鐵支路產品的特色
(雖然車門上缺乏無障礙的輪椅圖案, 但那應該是近年來才加上去的)
如果要找缺點的話, 大概就是側面顯示幕總是黑黑的一片, 以及轉向架好像少了某個東西
拉近看側面


看到駕駛座車窗下方標誌性的"Taroko"的圖案, 突然想起了一段小插曲
印象中當年台鐵徵求新列車命名的時候
在意境和圖案呈現上最受青睞的是"曙光 Aurora", 而不是現在的"太魯閣 Taroko"
不過後來雀屏中選的是Taroko, 而這一段爭議(?)好像後來也沒什麼下文
反正就隨便看看隨便聽聽就好了, 畢竟這只是個人在網路上看到的印象

再度回到模型
流線型的設計是太魯閣號的一大特色, 外型上非常吸睛
其藍本如前所述, 是同為傾斜式電聯車的JR九州885系
不過相較之下, 太魯閣號在觀感上又沒有885系那麼圓潤
而在模型的呈現上, 雨刷是有做出輪廓而非獨立零件, 下方的大燈則不太平整有點突出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漆面上, 可以看出有掉漆的現象, 這個之後再來譙
另外擋風玻璃上也缺乏先頭車的車號, 但這應該是近年來才加上去的, 不能算模型的失誤
正面

從中間連結面可以清楚看出太魯閣號較為圓弧的車體, 以及下方向內縮的設計
而在連結器方面, 實車在四輛小組內是半永久連結器, 只有第4, 5車間是密連勾
不過鐵支路則是全列車都採用這種密連勾
中間連結面

簡潔的車頂, 只有冷氣和前方的天線
車頂

車下機器的顏色讓人覺得塑膠感較重, 不過個人倒是覺得無所謂
車底

雖然不若實車可以把車頭的罩子左右打開露出內部的連結器
不過還是可以把罩子取下, 然後把連結器往前拉出來
只是這樣就可以玩甲種運輸了嗎? 容後再敘
隱藏在車頭內的連結器

之前都沒拆過鐵支路產品的車身, 這次來試試看, 還好不難拆
內裝是灰藍色的(因為相機風格檔的關係比實際的更偏藍)
不過那紅色的枕巾...印象中是沒有看過? @@
內裝

第2車, 40TM1001, 小組中間的馬達車
第2車, 40TM1001


第3車, 45TEP1001, 設有集電弓的電源車
此電源車是編組中唯一重量為"45"的型式
第3車, 45TEP1001


集電弓特寫
除了看起來有足夠質感之外, 升降弓時也可以感受到零件的穩定
另外可以看到集電弓正下方是沒有窗戶的
那是因為該空間要設置集電弓傾斜機構, 不能做為客室來使用
集電弓特寫

第4車, 40TEM1002, 小組末端的馬達車, 連結另一個小組
第4車, 40TEM1002


第4車靠近第5車處的端面, 其實可以隱約看出灰橘塗裝的交界處有"尾燈"
但不怎麼明顯就是了(反正也不會亮...XD)
第4車靠近第5車處的端面

以上第1到第4車是編組內第一個小組, 接下來第5到第8車是第二個小組
實車型式和第一個小組相同, 只不過方向轉了180度而已

第5車, 40TEM1004, 馬達車, 也是模型的動力車
因為車體號碼是從車頭方向開始算, 所以中間的第5車反而是TEM車中號碼最大的
第5車, 40TEM1004


第6車, 45TEP1002, 和第3車相同, 設有集電弓的電源車
第6車, 45TEP1002


第7車, 40TEM1003, 馬達車
第7車, 40TEM1003


第8車, 40TED1002, 順行端的先頭車, 也是無動力的駕駛拖車
第8車, 40TED1002


這是鐵支路密連勾的連結狀態
雖說設計上是搭載於車體且有彈簧的車勾, 但間隔上就還可以
(當然重點是不能干擾到過彎)
連結狀態

先前提到過車頭的罩子可以取下, 露出內部的連結器
取下車頭的罩子

試著和鐵支路自家的R100連結做甲種運輸, 不過事實上 非 常 難 連 結
一來不知道是不是公差的關係, 車勾本身就很難扣在一起
二來太魯閣號的車勾拉出後並不能固定在前面, 導致要扣上時受力又會往後縮
後來花了不少時間才終於扣上 Orz
嘗試和鐵支路自家的R100玩甲種運輸

最後來個點燈測試, 除了尾燈感覺偏暗之外就還好
不過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其它很大條的問題
第一是大燈燈具 - 左邊那輛根本就凸出來了, 而且感覺壓不太進去
第二是掉漆問題 - 尤其是右邊那輛, 想要拆掉罩子結果就弄到掉漆
所以說沒事最好不要拿這組太魯閣號玩甲種運輸!!
(後來是拿立可白勉強補一下, 想辦法讓車子看起來沒那麼糟糕 Orz)
點燈測試

半夜的試運轉
不知道鐵支路的列車實際上有沒有過彎傾斜功能
先前的印象是KATO有專利, 手上的N700系就有傾斜功能, 但從來沒實際觀察過
但總之這次拿出塵封許久的KATO"複線曲線線路", 多少也能感受一下列車過彎時的感覺了
列車在平面軌道上行駛蠻順暢的, 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雖說某幾輛車的車勾真的有夠難連結...)


最後來總結一下對這組太魯閣號的看法
優點: 外觀很有質感, 塗裝細節不錯, 運行順暢
缺點: 容易掉漆, 轉向架少了些細節, 大燈不平整, 部分車勾難以連結

總之還是期待後續的新產品, 而且目前手上也還有好幾款鐵支路的產品
後面再找時間慢慢整理
arrow
arrow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