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於來到這一天所要拜訪的第三條, 同時也是最後一條南海的支線
雖然其實在數十公里外還有一條"高師濱線"
不過由於該路線正進行高架化工程, 只有代行巴士可以搭乘
因此多奈川線便是這天最後一條要拜訪的支線無誤
多奈川線開業於二戰末期的1944年
其興建目的是為了川崎重工業泉州工場的通勤需求
路線自南淡輪(現在的"岬公園")向西分歧, 全線單線, 總長僅2.6km
最初在開業時設有"深日町"及終點"多奈川"兩站
而在戰後的1948年, 隨著利用修改泉州工場船溜而來的深日港開業
中途再多新增一站"深日港", 此後便維持這三站的規模一直到今日
大多數的班次都由5番のりば發車, 時間快到了, 那就趕緊上車吧
這天擔綱多奈川線列車的編成是2200系的2201F(モハ2201-モハ2251)
因為車上幾乎沒什麼其它乘客
所以跑來可以觀看前方風景的優先席也是很合理的
和南海本線並行了好一段距離之後, 終於分道揚鑣了
======
深日町 (NK41-1)
一座側式月台出現在右方(路線北側), 從背景看得出來月台是高架的
這一端的月台盡頭就緊鄰著寬廣的階梯, 通往位於地面的站房
值得注意的是, 月台只用了一小段, 遠處剩餘部分用柵欄隔開
而且最左邊其實還隱約看得出有一座廢棄的月台, 這個回頭再來補拍
從外頭的風景看來, 月台至少有三層樓的高度
======
深日港 (NK41-2)
路線回到地面, 月台一樣僅僅只開放一小段使用, 旁邊緊鄰著站房與改札口
有趣的是, 從這角度就可以清楚看見遠處的軌道終點, 說明著多奈川線的站距及長度
看起來非常陳舊, 到處掉漆的木製遮雨棚
感覺上應該是自1948年開業以來就一直保持原狀
======
多奈川 (NK41-3)
由於路線很短, 很快就來到終點了
雖然現在看起來只有一線, 但從左右兩座大小月台以及周遭空地看來
不難猜出過去還有另外一線通往月台的左側
列車停靠在多奈川站內, 上下車的乘客趨近於零
右邊那位小妹應該會覺得奇怪, 這裡怎麼有個怪叔叔在拍電車...XD
很顯然位在路線北側這一快高起來的地基, 其實是一座舊月台
推測是要當成下車月台用的, 不過現在是廢棄狀態, 也沒有加高到今天的水準
目前尚在使用的月台, 只剩下北側這一線有軌道
遮雨棚從月台一路延伸到位於尾端的站房
月台南側加上了柵欄, 軌道也被拆掉了, 剩下一片空地
付費區內還有各種零散的建築物, 除了廁所之外, 其它的不知是什麼用途
從站外拍攝站房, 車站的招牌有一種古早味
(如果寫成漢字舊字體的"多奈川驛"就更有味道了)
趕緊回到月台, 畢竟時間有限, 必須搭乘這一班回頭的列車離開
可以看到遮雨棚的長度其實還蠻短的, 連一節車廂都覆蓋不了
和前兩站相同, 長長的月台只開放兩節車廂的長度, 其餘的部分封閉
從雜草叢生的封閉月台, 以及木頭製的架線柱, 都能感受到這條路線的陳舊
趁發車前趕快來拍一下車站燈箱
可以看出僅有一列車往復運轉的多奈川線, 班次密度並不高
除了平常日的早晨與傍晚附近是一小時三班車之外, 基本上是一小時兩班車
======
和如今一小時兩班往復運轉, 乘客寥寥無幾的狀況相較之下
沿線各站那幾座又長又被封閉掉大部分空間的月台, 則顯得相當不尋常
那麼究竟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反差?
自從當初深日港開業後, 便產成了一條大阪與淡路島或四國之間的最短路徑
旅客可以從難波搭乘直通多奈川線的急行列車
然後在深日港轉搭前往淡路島或是四國德島的渡輪
也因為有此需求, 沿線每一座車站的月台的長度都足以容納六節車廂
不過日後隨著深日港的功能遭到取代而沒落
直通急行列車"淡路號"在1993年廢止
最後就剩下今天所看到的, 兩輛編成的線內往復運轉列車
======
回程的列車依然是沒什麼生意
甚至從車內這個角度看來, 前面那節車廂根本沒有乘客的樣子
不過從公開的數據看來, 多奈川線的車站每天約有數百人上下車
可能下午剛好是最少人的時段吧?
======
深日町 (NK41-1)
再次經過深日町, 補拍一下月台的遮雨棚
補拍深日町的廢棄月台殘跡
從這設計看得出來, 本站原本是可以交會列車的, 不過如今早已沒有這種需求了
======
岬公園 (NK41)
車站名稱來自於"町營岬公園", 而從西出口這一側出站就可以前往公園
西出口的規模算蠻大的, 站前有很大的廣場可以停車, 旁邊也有觀光案內所
而且站房的造型也有點特色(是船帆的概念嗎?)
話說"町營岬公園"內部有一座南海的鐵道展示館"わくわく電車らんど"
(該怎麼翻譯, 如果說是"興奮電車園地"好像很奇怪???? @@)
不過位置實在是太遠了, 和車站的直線距離大概有600多公尺, 幾乎快到大阪灣的海邊
所以就只能放棄拜訪的念頭了
最後走站內地下道去另一邊的東出口看看
相較之下, 規模小很多的東出口
由於月台實際上是位在土堤上, 因此和地下道相同高度的東出口也低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