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旅途第三天的一大早, 手持套票"名鐵城樓巡遊票"
搭乘名鐵列車來到了新清洲
接下來要前往的就是城堡巡禮的第二站, 也是第三天的第一座城 - 清洲城

清洲城距離車站有一段距離
從車站東口出發, 步行數分鐘後就會來到跨越五条川的長者橋
徒步前往清洲城

暫且先不過河
沿著五条川西岸往北走一陣子, 就可以看到對岸遠處的清洲城天守閣
可以看到天守閣了

前面"大和製本"的招牌也太明顯


從五条橋過河, 再沿著五条川東岸繼續往北走, 遇到東海道新幹線以及東海道本線



從鐵道下方穿過之後, 終於來到同樣也是跨越五条川的大手橋
大手橋



清洲城大手門就在五条川東岸



歷史上的清洲城是在約15世紀初的室町時代, 由斯波義重所建
地處交通要衝的清洲城, 除了曾經有大約十年的時間是織田信長的居城
廣為人知的清洲同盟以及清洲會議也都是發生在此
不過在經歷過織田家和豐臣家的統治之後, 到了德川家康的時代
他和當初織田信長從那古野城遷移至清洲城的作法相反
而是決定在原本已廢城的那古野城一帶建造新的名古屋城
並將清洲城及城下町都遷移過去, 也就是著名的"清洲越", 之後清洲城便走入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 名古屋城有些建物是利用原本清洲城的建材所造, 例如西北隅櫓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看到的清洲城天守閣是為了記念舊清洲町町制100周年, 於1989年重建的模擬天守
園區所在位置和原本清洲城的遺址相距不遠
地上好多傘

除了天守閣之外, 園區內還有一座清洲城藝能文化館



當然也不能錯過這個小巧但漂亮的庭園
負責打掃的阿桑還會親切地向遊客打招呼
有個小庭園



名鐵城樓巡遊票內附的的割引券, 提供¥100的折扣
割引券派上用場


由於是現代建造的模擬天守, 內部其實是一座歷史博物館
而且入內參觀是需要脫鞋的~





雖然名為"清洲城", 不過也能看到"清須城"這樣的寫法, 同時現在的行政區名稱也是"清須市"
至於為何會這樣, 猜測應該和其讀音"きよす"有關吧?
畢竟"す"對應的漢字很多, 要寫成"洲"或是"須"其實都可以




這個走廊很有意思, 背景有人們交談的聲音, 用來表示江戶時代市井小民的生活
背景有市井小民們的交談聲


戰國時代的武士平時務農, 接到領主出陣命令時就要入城
武士的生活


雖然是模擬天守, 但也有展現出對付攻城的落石機關


古代清洲城包含城下町的模型
可以看到現在的模擬天守和當年的天守閣其實位在五条川的不同側
另外五条川的河道應該是有改動過, 和今天的地圖有明顯不同


這邊有提到織田信長所推動, 包括樂市樂座和撰錢令等經濟政策


這些傘是館內少數明確註明可以拍照的地點
其實館內的標示很奇怪, 有些東西會明確標示不可拍照, 這很容易辨認
但樓梯間也會看到相同不可拍照的標示, 這樣反而令人困惑
因為不知道到底政策是指該樓層都不能拍(沒特別標示的)
還是說除了明確標示不可拍照的之外都可以拍? 一頭霧水 @@


這種用報紙頭條來敘述歷史事件的手法很有意思
不過仔細一看...澳門? 台灣? 如果有來參觀的人可以留意一下 XD
將歷史事件做成報紙頭條


織田信長的頭盔


古代槍械


由於清洲城和織田信長征戰生涯的連結, 館內介紹的歷史也以織田信長為主軸


可惜這個火繩銃體驗維修中不開放


來到了可以看風景的頂樓
其實天守閣屋頂上的瓦鯱有分成"阿形"和"吽形"(張口和閉口)兩種
另外可以注意到"天守"也會被寫成"天主", 不過那和天主教無關
應該是因為讀音"てんしゅ"對應的漢字要寫成天守或天主都可以
來到頂樓

這邊有提到清洲城天守閣的重建工程


左右兩尊金鯱是可以摸的



自認為太鼓達人的可以來挑戰一下
試著跟隨節奏打鼓

到外面看看清須市的風景








貨物列車和新幹線列車競走




貨物列車當然是尬不贏新幹線的


出口在藝能文化館這邊, 裡面展示了不少武士盔甲
感覺上很像是活動用的場地?
清洲城藝能文化館


那麼清洲城的參觀到此也要告一段落了


外面的大手橋是很熱門的拍照地點





觀看各種列車通過




順著大手橋, 回到五条川的西岸


前面有提到原本的清洲城和現在的模擬天守是分別位在五条川的不同側
這一處原本清洲城的石垣就是1996年在西岸此處再往下游約200m發現的
清洲城石垣


沿著西岸慢慢走回車站






最後來到了位在鐵道南側的清洲公園
這裡過去也是清洲城的一部份, 現在立有織田信長與其妻子濃姬的銅像
織田信長與濃姬之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uting 的頭像
    Houting

    Remember, the Force will be with you, always.

    Hou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