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完岸和田城, 論距離的話, 南海線的旅程算是完成了上半場
不過論時間卻已經來到下午四點半多, 太陽光的角度已經明顯又斜了不少
可以說接下來的旅程等同於和光線(時間)的賽跑
回到岸和田站候車, 發現對向的普通車是停靠在內側線
而下一班對向的空港急行竟然還要多等12分鐘, 看來此時的班次比較稀疏
======
羽衣 (NK16)
搭乘空港急行, 來到羽衣的車程約莫10分鐘
對向剛好也有一班空港急行, 剛爬上坡進站
月台北端
本站南海本線的上下行月台分別在2016年和2021年完成高架化
由於往北出站後隨即就要轉回地面
用長焦距拍起來, 坡度就好像雲霄飛車一樣陡
本站目前是2面2線的配置, 沒有待避線, 卻是空港急行的停靠站
站牌燈箱讓人想到一件有趣的事情
如果用中文版的Google地圖去查詢本站的話
會看到有部分資訊顯示的是"羽毛"而不是"羽衣", 不知道是什麼bug?
月台南端
注意右手邊這座月台的地板, 實際上是1面2線的設計
其中最右邊這一線(應該是會稱為3番のりば)是給支線"高師濱線"使用
不過目前高師濱線的高架化工事還在進行中, 此處用圍籬圍起來
大小鐵道迷(?)拍攝通過的特急"サザン"
出站晃晃, 可以看到有JR阪和線以及高師濱線代行巴士的轉乘資訊
首先來看一下東出口這邊往JR的轉乘通道
這個通道很有趣, 出站後沿著車站東側往北走
然後和車站東北端的一座大樓產生完美的融合(?)
走過了大樓之後, 就來到JR的東羽衣車站
雖然南海的站內是用"JR阪和線"來標示
但實際上東羽衣所在的是一條被稱為"羽衣線"的支線, 列車只在支線內往復運轉
接著回頭看另一邊的西出口
西出口這一帶是以前地面時代舊線所在的區域(也就是高架化後整個東移)
這一帶仍然是工事中, 不過以前舊線(臨時線)的設施都已經拆光光了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遠處高師濱線的高架化工事(羽衣 - 伽羅橋)進行中
隨著南海本線的上行線(往難波)完成高架化
高師濱線的羽衣 - 伽羅橋路段也因進行高架化而改為啟用代行巴士
(伽羅橋 - 高師濱的路段則是早已高架化完成)
最後看一下設在車站東側的高師濱線代行巴士轉乘處
這通道看來有點神祕, 當下是沒有其它人進出
往高師濱和伽羅橋要走不同的改札口
回到月台上
眼巴巴看著空港急行跑掉...其實並不是沒有趕上車
而是因為要前往下一個目標只能搭乘普通車
就算只有一站也要坐好坐滿
======
濱寺公園 (NK15)
目送列車離站, 剛好對向有一班特急"サザン"正要通過
月台北端, 這一看就知道是正在進行高架化工事, 而這一座是臨時月台
圍起來進行高架化的地方是原本的上行線
本來以為本站會採用日本鐵道常見的上下行線分別高架化
但是看起來寬度似乎又足夠, 也許上下行線會直接一次完成高架化也說不定?
本站只停靠普通車, 臨時月台也只做成側式而不是島式
不過月台編號還是給了4番のりば(因此也缺了3番のりば)
優等列車則走不靠月台的通過線
來個站牌特寫
月台南端
車站南側就是往羽衣的高架化路段起點, 而本站預定於2028年完成高架化工事
西側的臨時站出口
牆上分別有阪堺電車, 高野線, 以及南海本線的照片
其實本站西側剛好就是阪堺電車南端的終點站"濱寺站前"
接著要前往另一側的下行月台, 坦白說這地下連通道蠻陰暗的
位在東側的下行1, 2番のりば
看得出來遮雨棚的設計蠻古早的
年久失修, 掉漆有點多的站牌
月台北端
往和歌山的普通車進站
位在月台上的古早待合室, 木製是其一大特色
(不過內部那麼大根的柱子實在是蠻突兀的...XD)
接著前往位在此月台南端的東出口
本站的其中一項特點, 就是如果要經由東出口來進出
就必須經過這個1番のりば外的"構內踏切"
不過造訪的當下並沒有看到列車走1番のりば待避
過了構內踏切就是小小的東出口
最後再度前往車站的西側, 首先是目前的臨時站房和西出口
而原本建於明治40年(1907年), 擁有百年歷史的舊站房則是移到距離原址30m處
這座現存日本私鐵最古老的站房, 原本有可能在高架化工事中遭到拆除
但在相關人士的奔走之下, 最終會被保留下來, 並成為未來新站房的出入口
時間太晚了, 已經過了開放時間
從正面可以看到內部做為咖啡廳使用
介紹舊站房歷史的石碑
舊站房位於南側這一端則是做為畫廊使用
從側面拍一下這座西洋風的舊站房
在這附近的南海本線立體化交差事業(立體化工事)
除了本站濱寺公園之外, 還包括鄰近的諏訪之森
可以看到未來本站高架化後會成為只有兩座側式月台, 加上中間兩條通過線的配置
不過舊站房會保留下來, 但不知道下行線的舊月台以及待合室是否也會保留呢?
濱寺觀音與舊站房的解說牌
準備前進下一站了, 當然還是只能搭普通車離開
每次看到1000系位在車端部的優先席都覺得哪裡怪怪的
原來是扶手太突出了, 甚至會有點擋到貫通門的空間
======
堺 (NK11)
在堺市的範圍內, 濱寺公園和諏訪之森是最後尚未完成高架化的車站
也因此列車渡過石津川後, 又再度爬高, 之後就一路高架到難波
(話說回來, 濱寺公園以南剛好是堺市的邊界, 也許高架化與否和行政區也有關)
列車即將進站
有趣的是,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上行線最外側的4番のりば的路線是筆直的
反而內側3番のりば的路線是要彎進去的
想當然耳, 普通車就是停靠內側的3番のりば
本站畢竟是大站, 有兩座島式月台, 除了有優等列車停靠, 也可以進行待避
反觀JR的"堺市"也是有關空・紀州路快速停靠的大站, 但是不能進行待避
話說以前第一次看到"堺"的讀音時, 想到的是"酒井"還有"坂井"
這些全部都是讀成"さかい"
有趣的是, 在這座大阪府第二大城市之中
南海的主要車站叫做"堺", JR的主要車站叫做"堺市"
不過在遠方的和歌山市則剛好是反過來
南海的主要車站叫做"和歌山市", JR的主要車站叫做"和歌山"
話說會記錄這一站只是因為要從普通車轉乘空港急行, 順便沾醬油而已
看看電光揭示板上的時間, 已經來到傍晚六點多了 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