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一個觀光客, 要在長崎市區內移動
最方便的選擇莫過於搭乘長崎電氣軌道的路面電車了
而在這個路面電車逐漸式微的年代
長崎電氣軌道能夠做到長年賺錢, 確實有兩把刷子
和先前曾搭乘過的熊本市電相同
長崎電氣軌道也是採用1435mm標準軌及直流600V供電的規格
不過若論及歷史的話, 長崎電氣軌道則比熊本市電更為悠久些
早在距今已超過百年的1915年就開通了第一條營業路線
之後路線網在狹窄的市區平地內延伸擴張, 逐漸形成今日的規模
而得利於長崎市區多山丘而少平地的特殊地形
沿著狹窄平地區域設置的路面電車軌道, 就足以涵蓋相當大的市區範圍
也因此長崎電氣軌道僅僅依靠路面電車就能夠賺錢
比起熊本的Y字形路網, 長崎的路網看起來要複雜些, 呈現掃帚狀(?)
這個掃帚狀的路網由五條路線所構成
其中本線和其延伸的赤迫支線構成掃帚上半部最長的"柄", 大致和JR的長崎本線平行
而另外三條的櫻町支線, 大浦支線, 以及螢茶屋支線則構成掃帚的下半部
不過在實際運行上則是分為三個主要的運行系統
(扣除早晨傍晚才運行的4號和深夜僅一班的2號系統, 平常會搭到的是1, 3, 5號系統)
======
想搭乘路面電車趴趴走, 自然是需要先入手一日乘車券
長崎電氣軌道的路面電車一日乘車券價格是¥600
可以在長崎總合觀光案內所裡面購買
(話說感覺下面那句"Passengers near the door, please step back."寫得不夠明白)
從長崎車站外頭的天橋上, 就可以看到走在馬路正中央的路面電車
無意間拍成了有點追焦的感覺
這次就把造訪過的所有電停, 或多或少都記錄一下
======
長崎站前 (編號: 27)
電停位置在"新浦上街道"中間, 和長崎車站距離將近300公尺, 轉乘需要點時間
如同熊本市電"新水前寺站前"一樣的設計, 這裡有階梯連通人行天橋和馬路中間的月台
(實際上也必須這麼走, 因為這裡並沒有設置斑馬線)
近年來也增設了電梯, 提升了無障礙友善程度
本站設有兩座側式月台, 可以搭乘1, 3號兩個系統的電車
站內還設有橫渡線, 不過平常應該是不會使用
同樣是1950年代200形家族的電車, 仔細看會發現兩輛電車的方向是相反的
以往北的方向而言, 1, 3號系統的電車同樣都是開往赤迫
不過如果是反方向的話, 電車會在本站之後分道揚鑣
這個方向的班距算是蠻密集的, 一下子就有車來了
======
走在馬路正中央的軌道, 底下舖有磚塊
======
原爆資料館 (編號: 20)
原名"濱口町", 2018年後改名為"原爆資料館"
對向的1500形電車, 登場於1990年代
2003年導入的3000形低底盤電車
從本站開始, 往北有好一段暫時脫離併用軌道區間, 改走專用軌道
2019年加入服務的5003號, 是長崎第一輛採用前面LED顯示幕的電車
除了是最靠近原爆資料館的電停之外
本站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特色, 就是電車的軌道會在"長崎西洋館"裡面鑽進鑽出
試著來錄影一段電車跑出來的影片, 可惜對焦不太幫忙
還是用拍照的方式好了
這次是1960年代登場的370形電車
外觀和前輩200形很相似, 不過還是可以找出一些差異點
"長崎西洋館"的全貌
本來這裡內部還設有電車資料館
但下午想要參觀時, 才發現長崎西洋館已經在之前幾個月就終止營運
之後搜尋到的消息是將會拆除, 不知後來的狀況如何了
繞到長崎西洋館的北面, 此時JR九州的YC1系氣動車剛好呼嘯而過
可以看到長崎本線和路面電車的軌道一高一低並行著
路面電車軌道上設置了無柵欄的平交道
通過時得好好環顧四面八方
匆忙搭上2022年才加入的新款6001號電車...然後發現搭錯車了
======
平和公園 (編號: 19)
本站位在平和公園以及爆心地公園附近
不過由於該路段是走專用軌道
因此電停的位置也不是在新浦上街道中間, 而是緊鄰著長崎本線
沒想到還有"回送"的路面電車
兩個方向的側式月台並不平行, 而是設在平交道的對角線上
外觀和370形很像的500形, 其實是後繼cost down的產物
注意後面不遠處又有另一輛電車, 班距的確算是很短
有幸搭到200形的天字第一號
這是長崎最早的二軸轉向架電車
K...KMT? (誤)
======
浦上車庫 (編號: 17)
從站名就猜得出來想要做什麼了
本站一樣是將兩座側式月台設置在平交道的對角線上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是為了進出浦上車庫, 中間設置了許多道岔
拜短班距之賜, 很容易遇到電車連續交會
本站南面是個彎道
由於左手邊的浦上車庫的緣故, 這裡也設置了複雜的信號機(號誌)
比較特別的是, 往長崎車站的方向設置了兩座月台, 平交道南北各一座
但是南端的月台沒有遮雨棚和黃色點字磚, 不知道是舊月台還是只在特定場合使用?
從這裡可以直接看到浦上車庫內部形形色色的各種電車, 可惜無法進入參觀
回到對面的月台候車
1700形和1500形的外觀可說是如出一轍
離開浦上車庫之後, 又回到了併用軌道區間
======
赤迫 (編號: 11)
本站是1, 3號系統最北端的終點站
雖然只有一面一線, 但是月台很長, 上面一共標示有三個のりば
軌道末端
改從馬路邊的人行道來拍攝
實務上的操作是: 雖然月台很長, 不過畢竟站內是單線
還是得讓站內的電車先出發, 下一班電車才能進站
今天第二度搭到這一輛210號, 只能說相當有緣
才出站就又和另一輛到達的電車交會
======
市役所 (編號: 45 / 38)
會到這裡完全是個偶然
前面在原爆資料館最後有提到錯搭了6001號, 後來趕緊在此下車
本站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擁有四座側式月台, 而且還給予各自的月台代號和電停編號
其中3號系統用的月台(Aホーム / Bホーム)位在馬路"櫻町通"上, 電停編號是45
而2, 4, 5號系統的月台(Cホーム / Dホーム)位在馬路"公會堂前通"上, 電停編號是38
因此錯搭了當時在跑3號系統往螢茶屋的6001號, 就是在Bホーム下車(然後又巧遇201號了)
然後再走到公會堂前通的Cホーム去搭5號系統的車
築町通和春雨通交叉口的三角線
======
醫學中心 (編號: 47)
因為搭錯車, 最後是在這裡下車, 才能前往長崎水濱之森公園
接下來直到石橋的區間都屬於大浦支線, 只有5號系統的車可以搭
======
大浦海岸通 (編號: 48)
在這裡首次遇到1800形電車, 但也發現路上只有單線軌道
雖然長崎電氣軌道幾乎是全線複線
但是本站以南例外 - 這一段是唯一的單線區間
先前開往石橋的1801號折返開出來了
道岔似乎出了點狀況, 被雜物卡住?
下一班車來了, 算算班距大約10分鐘
道岔的狀況似乎也排除了
======
石橋 (編號: 51)
5號系統的南端終點, 也是最靠近"哥拉巴園"出入口的一站
本站是二面一線的配置, 上下車各使用一座月台
這一段單線區間的軌道是沿著道路邊緣設置
很特別的是, 道路連同軌道和站體似乎是架設在河道上的
======
大浦天主堂 (編號: 50)
單線區間的中間站, 要如何區分是搭往哪個方向?
答案一樣是採用二面一線的設計, 兩個方向各自使用一座月台
不過兩座月台的配置並不平行, 而是有錯置開來
有趣的是, 右邊這座月台還標示了平和公園, 原爆資料館, 以及長崎站前
但是依照現行的軌道配置, 如果中途沒有經過折返的話
從這裡開出去的電車是無法直接抵達上述地點的
======
諏訪神社 (39)
沿著中島川散步完, 接著就可以從這裡搭車離開
而本站最特別的地方, 在於它是架設在橫跨堂門川的鎮西橋上
但是如果站很近的話就很難察覺到這個事實
除了架設在橋上之外
本站的另一個特點是如同長崎站前那樣, 無法透過斑馬線進出
而必須走這座"馬町地下步道"
地下步道有各種傘鉾的圖畫
月台的盡頭就是通往地下步道的階梯, 這裡沒有電梯
第二次遇到210號
因為接近終點站, 車上也沒有其它乘客了
======
螢茶屋 (編號: 43)
螢茶屋支線的終點, 也是3, 4, 5號系統一端的終點站
採用單一島式月台的配置, 兩側都可以停靠電車
月台兩側分別使用"1號線 / 2號線"的方式來稱呼, 相當特別
也會有顯示幕提供下一班發車的電車是哪一輛和屬於哪個系統的資訊
從路邊的角度拍攝
軌道並沒有停止於月台末端, 而是一直延伸到附近共構大樓內的車庫
試著從人行道拍一下車庫內部
回去候車, 時間已經晚到連4號系統的車都出現了
路面電車的架線柱也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再度來到長崎車站, 準備踏上歸途
======
其實在螢茶屋的時候
真的很想搭4號系統的車去崇福寺, 把最後一個終點站也走過
不過後來算了一下, 這樣做會導致要將近半夜才會回到博多(不誇張)
只好忍痛放棄, 等下次有機會的話再來補完了